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个在《自然》发文的中国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1 13:5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80年8月,创刊4年的中国近代最早的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第7卷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考证律吕说》的文章。文章不长,研究的也是非常冷门的中国古代律学。然而正是这样一篇看似不起眼的论文,在近代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代表了一个半世纪前中国人学习先进科技所达到的高峰。

  中国古代一向采用弦音和管音相合的方式确定音律,“以弦定律,以管定音”。然而,现代物理学实验表明,弦振动和管振动的方式不同,弦律和管律是有区别的。

  一直到1880年,一位年过花甲的中国学者在对律管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后,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方式,否定了延续千年的“管弦结合论”,写成了这篇《考证律吕说》。这篇文章不仅改进了中国古代律学,而且对西方传统声学定律“空气柱的振动模式”(即伯努利定律),提出疑问和矫正。

  在英国好友、传教士傅兰雅的帮助下,这位学者将自己的论文翻译为英文,并寄给欧洲最负盛名的科学杂志《自然》。

  1881年3月,《自然》杂志以《声学在中国》为题,刊发了这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在编者按中,编辑斯通博士写道:“(这篇论文)以真正的现代科学矫正了一项古老的定律,这个鲜为人知的事实的证明,竟是来自那么遥远的地方(中国),而且是用那么简单的实验手段和那么原始的器具实现的。”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位“以真正的现代科学矫正了一项古老的定律”的学者,名叫徐寿。

  这篇堪称里程碑的论文,只是徐寿一生名山事业小小的片段——事实上,他还是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近代造船业的奠基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第一艘军舰、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第一场科学讲座、第一本科技期刊……都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18年,徐寿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5岁丧父的他,在母亲的督促下,“娴帖括,习举业”,遵循传统士人通过科举求取功名的老路,但是屡次应试,皆无果而返。母亲去世后,徐寿自断科举之途,“专究格物致知之学”。

  1856年,徐寿在上海读到了墨海书馆出版的英国医生合信著的《博物新编》,这本介绍近代欧洲科学常识的小册子,为他打开了睁眼看世界的天窗。徐寿用一双巧手,验证了其中的许多科学原理。他把水晶图章磨成三棱镜,用来观察光的折射和分色;甚至常常跑到西洋人的轮船上,验证书中介绍的关于现代蒸汽机的原理,探究其造法。

  1862年,饱受太平天国之乱影响的徐寿离开家乡无锡,投奔在安庆筹办内军械所的曾国藩。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徐寿与其次子徐建寅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仅以3个月时间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1865年又造出完全国产的中国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

  此后,徐寿又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先后督办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和第二艘纯国产军舰“恬吉”号、操江舰,这些成就代表了洋务运动中官办军事工业达到的高峰。

  曾国藩因此对徐寿许以厚禄。徐寿也一度备受鼓舞,他曾上书曾国藩,建议朝廷着力发展四项事业:一是开煤炼铁,二是自造大炮,三是操练水师,四是翻译西书。不料,遭到曾国藩的一一驳斥。

  与其说曾国藩不认同徐寿的主张,不如说,在曾国藩这样科举出身的传统士人心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依旧根深蒂固。在技术层面,他们可以对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工匠”委以重任,然而在价值观上,他们无法打消发自内心的歧视和轻蔑。

  从某种程度上说,徐寿是幸运的——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潮下,他获得了必要的财力支持,得以充分施展才能,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但徐寿也是不幸的——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大臣,无法摆脱自身意识形态与知识结构的桎梏,“中体西用”的根本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徐寿只以“匠人”视之。

  晚年,在热心国事却遭遇挫折之后,徐寿选择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他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的事业:译书。

  1868年,在徐寿的努力和奔走下,江南制造局成立了翻译馆,徐寿任总管。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以翻译和引进西方科技类书籍为主旨的学术机构。

  徐寿在译书过程中,还首创了化学元素汉译名的原则。他选择用罗马名的首音(或次音),找到汉语同音字,加上偏旁,作为化学元素的译名。今日国人耳熟能详的化学元素译名,大都出自他的翻译。

  到建馆43周年时,翻译馆共译书168种,涉及军工、医学、矿业、农学、化学、算学、史志、船政、工程、电学、政治、商学、地理、天文、声学、光学等学科。

  1874年,徐寿与傅兰雅联手创办格致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开设有矿业、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多门课程。

  在创建格致书院的同时,傅兰雅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徐寿的那篇影响西方声学的文章,最初就是在《格致汇编》上发表的。

  1884年,就在格致书院庆祝了它10岁生日后不久,66岁的徐寿在学校里安详辞世。李鸿章称赞他:“讲究西學,实开吾华风气之先。”

  17年后,在父亲逝后继续致力科技事业的徐建寅,在汉阳钢药厂的火药试验现场殉职,搜救人员多方搜寻,最终只找回一条被炸断的大腿。

  又过了十几年,徐寿呕心沥血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这家中国近代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因“既非目前需要,且所译各书,又不尽系兵工之用,自应一并停办,以资撙节”,被段祺瑞关闭。

  所幸,徐寿生前最后一份事业——格致书院,在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之后,被保存下来,成为今天的上海格致中学。

  徐寿一生不求闻达和功名,他的精神最终通过一所学校得以绵延传承。徐寿是中国传统工匠的谢幕者,也是近代科技知识分子的开路人。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之一,徐寿的大部分事业,早已被后继者超越。但是在保守、封闭的环境中,他在自己身上克服了那个时代的局限。这是像他这样的人身上,无尽光辉的闪光点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0 21:49 , Processed in 0.0940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