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击鼓与鸣金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3:3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争是一种集体行为,没有组织纪律性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低下。小说中经常使用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在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里,中国古代军队作战很像散漫的武装游行——大批毫无组织纪律性的战士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前行,等贵族车战或骑兵分出胜负后,所有人一拥而上或一哄而散。在这些影视作品里,大批步兵只是作为战争的陪衬而存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春秋时期的金鼓制度,就会发现事实绝非如此。

  其实“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两个词语,只是对中国古代指挥体系的一种文学上的简化。在现实中,仅鼓的使用就包含数类信息的传递。

  第一种是通过鼓的大小和音调的不同来传达不同级别的指挥信息。《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提到“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尉缭子·勒卒令》中提到将鼓的声调为商,帅鼓的声调为角。这些都是对不同级别的指挥官使用的鼓进行的严格区分。战时军令从主将的军鼓向下级依次传递,以指挥士兵完成不同的战阵排布。

  第二种是通过击鼓的不同频率来指导不同的进攻速度。《尉缭子·勒卒令》中提到三种不同频率的鼓声:一步一鼓是要求步伐整齐,缓步前进;十步一鼓是要求快步前进;当鼓声连续不断时则意味着要发起冲锋。

  第三种是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来指挥不同的兵种。《司马法·严位》中提到的七种鼓法包括:“鼓旌旗,鼓车,鼓马,鼓徒,鼓兵,鼓首,鼓足”。这说明在作战时,主帅会使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或特殊的鼓来对专门的一个兵种进行精确指挥,这说明中国古代军队的军种分化和不同军种间的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第四种是用鼓来控制军事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吴子·治兵》中要求:一鼓整理兵器,二鼓练习列阵,三鼓吃饭,四鼓检查,五鼓列阵。这包含了行军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此外,鼓还要和其他乐器配合以发出更复杂的指令。

  而“鸣金收兵”中的“金”并不像一些影视作品中演的那样只是一片金屬。《周礼·地官司徒·鼓人》中提及四种被称作“金”的乐器和其使用方式:“以金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就是指用金调和鼓声,用金镯节制行军时的鼓声,用金铙示停行军时的鼓声,用金铎示令军鼓齐作。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代表的命令,同时还要与鼓进行配合。《周礼》中记载了周代例行军事演习的一套固定规范,例如:

  中军元帅击响鼙鼓,受命的鼓人皆击鼓三通,两司马摇响铎,群吏摇旗,士卒皆起立。鼓人连续击鼓,军队前进,公司马敲响镯来指挥车辆、步兵的行进速度。鼓人击鼓三通,两司马摇铎,群吏放下旗帜,全军停止前进……

  除了乐器之间的配合,金鼓还要和旗帜进行不同的指令搭配以指挥排布不同的战阵,如鼓一鼓、树黑旗则列曲阵。

  这些乐器的运用使指挥信号更加复杂,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其后,中国古代军队对已经非常复杂的金鼓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发展。战国时期,诡道对军事发展的影响越发明显。在很多时候,将帅可以通过改变使用习惯来迷惑对手,创造战机。比如临时调换进攻、撤退的信号,在敌军以为己方撤退时发起进攻。

  复杂的指挥工具和指挥系统不仅意味着将帅要有相当高的水平进行复杂的操作,也要求士兵进行更严格的训练。这就无怪乎周代必须保证每年春天一大训、冬天一大阅,还要对乱步伐、乱行列的士兵施行“立斩以徇”的严厉处罚。

  正是出于对军队组织和指挥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对金鼓制度十分重视。所谓“存亡安危在于枹(击鼓棒)端”“将死鼓,御死辔”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一支注重指挥、具有完善指挥体系、士兵训练严格、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战斗力十足的军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1 05:00 , Processed in 0.0955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