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作和演戏的道理是相通的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喜欢看《我就是演员》,总觉得表演和写作的道理是相通的,要真诚动人、不落窠臼。有的演员一笑就哈哈哈,一哭就哇哇哇,说哭就能哭,表情极其丰富,眼泪流得像自来水一样,可观众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感到厌烦。是因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吗?不是,是因为表达方式的肤浅。这种表演,就像一篇辞藻华丽、言之无物的中学生作文,有些人觉得这是“有文采”,中学生能掌握这么多词汇,有的网友甚至都“给跪了”。

  好的表演是高级的,表达喜悦和悲伤灵活得多。隐忍和克制之所以更动人,在于能够还原一部分生活和情感的复杂性,从而显得更有质感。好的写作有清晰的逻辑,简单、朴素,让人相信;糟糕的写作常常是拙劣的模仿、恣意的煽情,是陈旧的套路。

  在综艺节目里,一些年轻演员生活阅历匮乏,即兴发挥时似乎只能想到那些陈旧的套路,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就自称患了绝症,上课迟到是因为送老奶奶上医院;连章子怡演的一个关于离婚的即兴小品,离婚的原因也是得了癌症不想拖累对方……“文似看山不喜平”,表演也是,观众觉得毫无惊喜,便看腻了。中学生写作文也常常是这个路子,按一个套路瞎编,没有真实的生活。

  每当看影视剧的时候,都希望剧情既有生活的质感,又能高度提炼生活。《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个桥段:离家几天的妈妈回到家里,发现两个儿子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妈妈是不是很欣慰?并不是,她的心里反而有一丝失落,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大家都觉得演员演得好,这也归功于剧情有新意,跳出俗套,展现了一些生活的小毛茬,那种隐秘的微妙心理——妈妈希望自己对孩子很重要,永远想被需要——很真实,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有些作品虽然演员演得很卖力,花了很多心思,但仍让人感到出戏,也是因为违背了生活的常识。电影《找到你》的立意很好,讲做母亲的困境。故事切口很小,讲一个孩子被保姆拐走之后,母亲去寻找孩子的48个小时发生的故事。有一幕是,马伊琍饰演的母亲,在一个雨夜抱着生病的孩子,在马路上拦车去医院,没有车停下来,她绝望地抱紧孩子跪在雨里,風雨把伞打折,她浑身湿透。这一幕悲壮又煽情,作为观众,我会觉得难受,但并不感动,因为这个剧情有点不符合生活常识。大风大雨中司机都着急回家,很难看到路上的人,就算看到有人蹲在路边,也不会(不敢)贸然停车。这个时候,拦出租车甚至找熟人借三轮车、自行车,无论如何先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医院,才是一般人会做的,而不是在雨中跪着恣意哀伤、淋得湿透。这在舞台剧中是可以的,放在电影中则会有点让人出戏。生活经验不足的人,很难写好小说,也是因为离普通人太远了。

  张艺谋拍《我的父亲母亲》时,有一场戏是父亲去世,孙红雷演的正上大学的儿子回家奔丧。张艺谋问他要怎么演,孙红雷觉得应该演得哭天抢地才能表达悲伤,可张艺谋说:“你是你们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大冷天的你妈还在外面冻着,你作为儿子、家里唯一的男人,应该做的是把妈劝到屋里,而不是跟着一起哭吧?”孙红雷茅塞顿开。话剧演员演电影时常常表演痕迹过重,张艺谋第一次让他学会了“不演”。

  “不演”而像,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情的把握。写作时怎样做到贴近生活呢?老舍先生说,知道一百个人而写一个人,知道一百件事而写一件事,才能写得简练。心有余力,有所选择,才能简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4 13:17 , Processed in 0.1073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