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了《无问西东》才明白,清华学生为什么会挨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13: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有一年《奇葩说》的舞台上来了一个清华的博士生,叫梁值。

  他说自己喜欢表达,所以本科学了法律;因为朋友说“学法律的应该了解一下真实的资本市场”,所以硕士学了金融。

  再后来参加主持人比赛,想尝试自己在这方面的可能性,于是又念了新闻学博士。

  他最后问三位评委:“我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而他的这个问题一下子让高晓松怒了,说:一个读到博士的人竟然要问别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找什么工作。

  “以你的逻辑讲,如果你学了金融又有人跟你讲,你光学了金融又没干过实业,那怎么着,再学机械?那你又学了机械,可是这里面的电理又没有干过,那怎么着,你再学电理?”

  最后高晓松说出自己失望的原因:“我觉得你没有拿到一个大名校的胸怀天下,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

  “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而你直接问我应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觉不觉得你愧对清华这十多年的教育?”

  直到今天我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回想起高晓松当天骂那个清华学生的场景,我才明白这句话。

  ……02……

  《无问西东》其实说的就是几代清华人之间的精神传递。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来到清华大学演讲。

  而当时的台下有个叫吴岭澜(陈楚生饰)的清华学生,他当时正面臨选学科的问题。

  多年后,他回忆起泰戈尔那天的演讲对他的影响,他说: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这段话就是整部电影的主旨——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真实。

  “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而吴岭澜在满头银发之际,他内心的光,他对生命的思索,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光耀(王力宏饰)。

  沈光耀是一个富家子弟,他本可以走上一条家里给自己铺好的路,去好好享受人生,可是当那个孩子被日本的轰炸机炸死的时候,他决定听从内心的指引,去当一名空军,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绕道去给快要饿死的孤儿们空投食物。

  而在下面捡食物的是陈鹏(黄晓明饰)。陈鹏一直都是一个忠于内心的人,哪怕与世界为敌,也只要王敏佳(章子怡饰)一人。

  当王敏佳被人批斗,被人骂成婊子,他也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在意自己的前途。

  章子怡被毁容后,黄晓明有一句台词非常戳心。

  面对卑微的章子怡,他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会一直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另外一个叫李想的人,也是和陈鹏、王敏佳一起长大的,可是他却是一个懦夫,明明那一封揭发的信是他和章子怡一起写的,他却退缩了,因为他不想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当他以为王敏佳死了后,在她的坟前痛哭,而陈鹏对他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于是,李想在痛悟之后,把自己的真实、自己的好,传给了张果果(张震饰)的父母。

  他在一次事故中,把所有的食物都留给了张震的父母,自己却牺牲了。

  张果果是现代社会的人,他从父母那里感知到了李想传递过来的精神。在尔虞我诈的商业斗争中,张果果决定用自己真实的内心去面对。

  四段故事,四个清华校友的代表,四个不同时代的背景,四个勇敢无畏的真心,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正如张果果最后的独白: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03……

  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高晓松为什么要骂那个清华学生?

  其实他自己也解释了:

  “这是几代清华人之间的精神传递,传到了这一代,他们竟然如此浮躁和势利,无论你多么慷慨激扬,热泪盈眶地讲人生理想,他们最后只关心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是去国企还是外企。”

  可悲吗?可悲!

  那一代的精神传到这一代却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时代。教授学术论文、评职称纷纷造假,大学生在课堂上昏昏入睡,攀比物质的奢靡已经成为风气,潜心研究学术的人已然成为笑话,偌大的中国,再也摆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人们都活得如此虚假。

  最后用马德老师的一段话结尾吧: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对人好期待它回应也好,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实现呢?自怨自艾。

  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静坐听雨,雪中听琴,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4 13:36 , Processed in 0.0989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