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穿过年少的躁郁风暴:我是“90后”奇葩女孩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2 12:4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躁郁症来势汹汹:青春之河“冰火两重天”

  刘可乐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跟别人不同,是在2007年的暑假。

  那一天,她去同学家玩,打开门,同学的爸爸妈妈手牵手坐在沙发上,正一起看电视,两人笑意盈盈,对视的目光脉脉含情。

  原来,父母也可以这样!这让跟父母关系疏离的刘可乐震惊不已。回家后,她问母亲:“为什么爸爸总是不在家啊?”她没想到,母亲沉默良久,竟愧疚地说道:“对不起,我们离婚了……”

  1993年,刘可乐出生在浙江省丽水市,母亲是当地医院心内科唯一的女大夫,父亲则在外经商。从记事起,刘可乐就总是一个人,一个人上下学,去奶奶家吃饭,一个人回家。周末,她被画画、书法等各种辅导班填满。母亲忙着工作,父亲则总不在家,偶尔回来也是跟母亲拌嘴,在家里拿取衣物。

  安静而独立的成长,刘可乐变成了同学和老师眼中的学霸。只是,有时看到别的孩子跟父母待在一起,她就会觉得孤单。

  有一次,她逃掉竞赛班的课,去给朋友过生日,结果被母亲抓到。母亲很生气,对她实行“冷暴力”。刘可乐觉得母亲冷酷无情,她发疯一般地拿着刀,对母亲喊:“爸爸不在,你又忙,我连朋友都没有了,成绩好有什么用?我只想要朋友啊!”

  等发泄完,刘可乐冷静下来,看着母亲黯然的神情,她心中又涌出深深的内疚。于是,她决定不再跟同学鬼混。她向母亲提出,想去资源更好的杭州市读书。

  2008年2月,初三下学期,刘可乐转学到了杭州。就在她被老师预言,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时,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写了故事的走向……

  那年夏天,她一个人去灵隐寺玩。快走到灵隐寺门口时,刘可乐被一个高大的叔叔拦住,对方说:“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逃票,我带你走!”刘可乐跟着这个男人往前走,一路上,叔叔一直盯着她的裙子看。走到一处围起来的栏杆时,那个男人翻过去,对刘可乐说:“我抱你过来!”就在这时,他把刘可乐的内裤脱了。

  那一刻,刘可乐赶紧跳下栏杆,从山坡上滚下去。巨大的惊恐,让她整个人愣在那里,大腿被树枝划破,鲜血直流。所幸,那个男人看到她惊恐的眼神,没有进一步侵犯她。

  事情过去后,刘可乐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直到有一天在课堂上,她得知了“性侵”一词,从此,她陷入了巨大的羞耻和恐怖情绪中。

  学业的压力,差点被侵犯的阴影,让刘可乐的情绪渐渐失控。她时而热情高涨,精力充沛,几天几夜不睡觉;时而焦虑恐慌、整夜失眠,想起小树林的场景,一次次对生活感到绝望。

  到了高三,刘可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症状已经严重到不能正常上课。

  2010年10月,刘可乐开始了求医之路。在杭州几家医院,她先是被诊断为抑郁症,继而被确诊为躁郁症和创伤性后遗症。

  拿到女儿的确诊病历,一向坚强的刘妈妈心如灌铅……

  穿过躁郁风暴:不断前行才能解脱

  2011年3月,母亲带刘可乐去了北京安贞医院,在那里,刘可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她可以一边吃药,一边去书店看书,情绪变得稳定。父亲得知女儿生病后,也开始了反思。那年5月,他去看望女儿,陪她做治疗,带她出去旅游。刘可乐慢慢懂了,不是父亲不爱女儿,他只是习惯了漂泊。

  2011年6月,刘可乐回到学校,最终考上北京化工大学英语专业。

  那个暑假,她飞去了美国,见到哈佛大学的心理医生,她问道:“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医生却反问她:“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他还告诉刘可乐:“不要活成一个受害者,不断前行,才能得以解脱。”医生的话,让刘可乐醍醐灌顶。

  2013年,刘可乐告诉医生:“我觉得自己好了,可以把药停了。”医生没有制止她,只是提醒她,这样做,停了以后可能还会复发。

  停药后,刘可乐也曾遇到不适症。每隔两三个月,她都会恐慌发作,出汗、发抖,蜷缩一团,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时,她会喊男朋友陪她躲起来,看各种心理学、疗愈的书,她告诫自己:“不要恐惧脆弱,脆弱也是一个出口,不要怕它,拥抱它。”在男友的陪伴和一次次心理暗示下,劉可乐平稳度过了每一次恐慌期。一切变得好转。

  大二下学期,因为托福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名列前茅,刘可乐获得了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做交换生的资格。在加州,她遇到不戴有色眼镜看她、鼓励她好好生活的羽毛球友,还跟着同学参加哈佛大学的实习项目。大三,她获得了去香港大学的交换名额……丰富多彩的求学生涯和社会实践,让刘可乐看到了世界的广阔,也被一次次善待。她终于意识到:心理疾病,它是一个诅咒,还是一个馈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

  活成喜欢的样子:我是“90后”奇葩女孩

  大学毕业后,刘可乐先后去了几家公司,做公关,做项目,常常熬到凌晨3点,累得吐血。可是,每个不想起床,不想上班的早晨,想到父亲的破产,想到自己的誓言,便一次次逼自己去工作。

  工作半年后,刘可乐便再也没有找父母要过钱。2016年,她凭借流利的英语、惊艳的文笔,入职了媒体人马东的米未传媒。

  2018年2月,刘可乐参加了《奇葩大会》节目的录制。在现场,她分享自己与躁郁症抗争的经历。她说:“躁郁症本身是社会贴在你身上的一个标签,如果你接受了那个标签,就恰恰忽略了你对自己的看法……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它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

  演讲最后,她说:“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演讲播出后,躁郁症成了网络热词,刘可乐也一下子成了热搜第6名。很多网友跑到刘可乐的微博和公众号平台,告诉她:“可乐,谢谢你的演讲,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这满满的善意让刘可乐热泪盈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4 13:39 , Processed in 0.1016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