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可忽视的潜力股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1 18:4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富商董旺专爱结交官场中的名士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普通的老百姓虽然无权无势但有些时候小人物也是一支潜力股

  一、刘知府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杭州有个名叫董旺的大富商,此人肚里没多少学问,却很喜欢附庸风雅。平时,董旺专爱结交官场中的名士,对普通的“白丁”则不屑一顾。

  董旺最信奉的名言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此,他请人把这句话写成对联,高悬在客厅正中。

  这天,董旺在家里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宴请新结交的三位朋友。那三人不但满腹经纶,而且都是了不起的达官显贵,他们分别是:杭州知府刘炳文、浙江学政张旷、盐法道台郭怀远。

  中午时分,刘、张、郭三人同时来到了董家。

  落座后,刘炳文望着客厅墙上的对联,蹙眉沉吟道:“谈笑有鸿儒当然很好,不过嘛,这往来无白丁却值得商榷。”

  董旺疑惑地问:“炳文兄,此话怎讲?”

  刘炳文解释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丁虽然无权无势,但千万不可小觑。若赶巧时,小人物也能起到大作用。”

  见董旺仍听得一头雾水,刘炳文现身说法,讲起了几年前的一段往事。

  刘炳文28岁那年中了进士,被吏部分派到浙江做候补知县。因为手头拮据,再加上省里无人帮衬,刘炳文候了十来年仍没补上实缺,这可把他急坏了。

  同治三年,浙江好几个县的地方官出现空缺,候补知县们闻风而动,纷纷去巡抚衙门上下打点。刘炳文知道机会难得,若再错过这一拨,自己恐怕要当一辈子候补知县了。于是他咬咬牙,变卖家中所有的财产,又四处借贷,总算凑出一大笔银子,打通了巡抚衙门牛师爷的关节。

  有钱能使鬼推磨,牛师爷收下银子后拍着胸脯担保,一定设法让刘炳文当上实缺知县。刘炳文乐得心花怒放,当即带着家眷,兴冲冲前往省城。

  可天有不测风云,刘炳文刚赶到杭州,那牛师爷突然暴病而亡。这下,刘炳文为补缺所花的银子全打了水漂。眼瞅着知县当不成,故乡的房产又统统卖光了,一家老小困在客栈里,刘炳文急得差点上吊。

  就在刘炳文走投无路时,客栈的冯掌柜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冯掌柜是个热心人,他看刘炳文成天愁眉不展,一家老小又哭哭啼啼,就过来打听原因。刘炳文正苦闷至极,便将自己的遭遇和盘托出。

  说到最后,刘炳文仰天长叹:“唉,如今我知县当不成,又无家可归,实在是进退两难!”

  冯掌柜听罢,想了一会儿问道:“刘大人,您禀见过巡抚吗?”

  刘炳文说:“还没有,因为断了牛师爷这条门路,所以一直拖着。”

  冯掌柜长吁了一口气,说只要没见过巡抚,此事就有挽回的余地。

  刘炳文疑惑地问:“牛师爷已死,我又拿不出新的银子打点,而巡抚为人十分苛刻,现在还有啥办法可想呢?”

  冯掌柜说:“我妹妹在巡抚家里做事,可以从中帮忙。”

  一听这话,刘炳文顿时喜上眉梢,忙打听冯掌柜的妹妹在巡抚家做什么。冯掌柜说妹妹在那儿当娘姨,专门给巡抚大人倒马桶。刘炳文听后立刻泄了气,心想:一个干粗活的娘姨,能帮什么忙呢?

  愣了片刻,刘炳文抱着一丝侥幸,试探着问:“冯掌柜,令妹的人缘一定极好,跟巡抚的内眷混得很熟吧?”

  冯掌柜连连摇头:“小妹又聋又哑,跟谁都搭不上关系。”

  一听这话,刘炳文的心彻底凉了。冯掌柜没瞧出对方的失望,继续侃侃而谈。他告诉刘炳文,自己的这个法子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值得一试。

  刘炳文有气无力地问:“是啥办法啊?”

  冯掌柜微微一笑,说:“这个暂时保密。但刘大人千万要记住,在我选定日子之前,您不要擅自去见巡抚,此乃成败的关键,切记切记!”

  见冯掌柜说得十分认真,刘炳文只好点头答应,他心里嘀咕道:唉,事到如今,死马当活马医,就把姓冯的当根救命稻草吧。

  转眼过了一个多月,遴选候补知县的最后期限将至,可冯掌柜那边仍毫无动静。正当刘炳文彻底绝望时,冯掌柜风风火火找来了。

  一见面,冯掌柜就给刘炳文道喜:“恭喜刘大人,贺喜刘大人,您当实缺知县的机会来啦!”

  “你的意思是,我可以去见巡抚了?”刘炳文狐疑地问。

  冯掌柜不住点头:“就在这一两天内,您赶紧去见巡抚,保管有好结果!”

  看冯掌柜说得如此硬气,刘炳文将信将疑。次日一早,他穿戴整齐,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巡抚衙门。

  巡抚见到刘炳文时满面含笑,神色非常和蔼。刘炳文小心翼翼,把自己的履历和现状详细说了一番,然后屏住呼吸瞧巡抚的反应。

  巡抚依旧和颜悦色,捻着胡须对刘炳文说:“候了十年,这也真难为你了。”

  听这口气,刘炳文的眼前顿时一亮。

  略一沉吟,巡抚扭头问站在旁边的文案师爷:“你查一查,现在哪几个县还有缺份?”

  文案师爷答道:“奉化、金华、玉环三县尚有空缺。”

  巡抚听了,对刘炳文说:“这三县之中,奉化最富庶,你就补这个缺吧!”

  刘炳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文案师爷送刘炳文出衙门时,艳羡地问:“能捞到这样的肥缺,刘知县一定走了不少门路吧?”

  刘炳文含糊地支吾了几句,他心里明白,这全是冯掌柜的功劳。

  回到客栈,刘炳文赶紧向冯掌柜道谢。

  冯掌柜说:“我只是传递消息,真正起作用的是我妹妹。”

  刘炳文猜测道:“令妹肯定想方设法,拜托了巡抚家的某位贵人?”

  冯掌柜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没有,没有,她谁都没托!”

  “那么,令妹究竟用了什么法子,让巡抚如此照顾我呢?”刘炳文百思不得其解地问。

  冯掌柜挠着头皮笑道:“嘿嘿,其实也没啥,说白了很简单……”

  紧接着,冯掌柜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巡抚大人有个便秘的老毛病,到了夏天症状更加严重,常常四五日憋不出一点屎来。此时,巡抚寝食不安脾气暴躁,瞧谁都不顺眼。等到天气转凉,巡抚便秘的毛病会大大减轻,那时他心情舒畅,对人宽宏而且友善。冯掌柜的妹妹长期在巡抚家倒马桶,晓得这个秘密。

  前一阵是三伏天,巡抚被便秘折磨得死去活来。但酷暑之后是秋凉,所以冯掌柜料定,再等个把月巡抚的大便就会通畅。到那时让刘炳文去见巡抚,赶上巡抚大人心情好,当实缺知县就不难了。于是,冯掌柜悄悄嘱咐妹妹,请她密切关注巡抚的马桶,一旦巡抚大便通畅,立刻来报信。

  昨天早上,冯掌柜的妹妹用手语告诉哥哥:巡抚能正常排便了!得知这个消息,冯掌柜当即催促刘炳文,赶快去见巡抚……

  听到这儿刘炳文恍然大悟,对冯掌柜兄妹感激不尽。

  奉化果然是个好地方,刘炳文只当了一任知县就发达了,此后他官运亨通,没几年便升任杭州知府。

  讲完自己的故事,刘炳文由衷地感叹道:“冯掌柜虽是个小人物,却在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所以白丁也很值得交往啊!”

  在座众人频频点头。

  刚才这段故事,勾起了学政张旷对往事的回忆,他接过刘炳文的话头说:“小人物之所以值得交往,不仅因为他们有时能起特殊作用,还因为其中不乏正直善良的大好人。诸位若不相信,我也来讲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随后,张旷讲起了他的故事。

  二、张学政的故事

  三十年前,张旷还是个不名一文的穷秀才。他父母双亡,在嘉兴城北的土地庙里栖身,靠替人抄佛经勉强糊口。土地庙旁边有个包子铺,张旷的一日三餐就在那儿解决。

  这年冬天,很久没揽到抄佛经的活儿,张旷一下子断了收入。他是个读书人,既没本事干苦力挣钱,又拉不下脸向人讨施舍,仅有的一点积蓄很快就用完了。无奈之下,张旷每天只吃两顿包子,后来又减少为一顿,成天饿得头晕眼花。

  这日,张旷已是山穷水尽,兜里只剩下五文钱,还能买一个肉包子。他踉踉跄跄来到包子铺,打算吃完最后一餐就去上吊。

  热腾腾的包子刚端上来,张旷流着泪,一口就把它吞进了肚里。随后,张旷擦擦嘴角,起身朝店铺外走去。就在张旷准备跨出门槛时,包子铺的掌柜方大根赶上来拉住了他。

  方大根满脸堆笑地问:“张秀才,俺想请您给小店写副对联,不知您有没有空?”

  帮店家写一副讨吉利的对联,这在张旷是举手之劳,于是他点了点头。方大根赶紧回屋,取来了笔墨纸砚。待张旷写完,方大根捧出三屉香喷喷的肉包子,作为答谢。张旷的眼前顿时一亮,心想:有了这些包子,我又能多活几天。

  谁知好事还在后头,紧接着方大根又提出:自己经常要给远在山东的父母写信,可他不识字,所以往后想请张旷代笔。作为酬劳,张旷每天可以免费在方大根的店里吃三顿包子。张旷听后喜出望外,连忙点头答应。

  随后的两年里,张旷隔三岔五替方大根写家书,方大根则供应他一日三餐。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张旷没了后顾之忧,开始一心一意发奋苦读。

  转眼到了乡试,张旷想去省城赶考,可他囊中羞涩,凑不出路上所需的盘缠。正当张旷急得抓耳挠腮时,方大根又找上门来了。原来,方大根的舅舅去世了,他想请张旷给自己舅舅写篇墓志铭,允诺酬银十两。刚想打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张旷乐得直蹦。他当即接下这份活,给方大根的舅舅写了一篇精彩绝伦的墓志铭。

  得到十两银子后,张旷立刻动身去杭州赶考。

  不久乡试揭晓,张旷榜上有名,成了举人。杭州的一位财主看中张旷的才华,请他给自己的儿子当先生。自此,张旷衣食无忧,一边在财主家教书,一边继续准备来年的会试。后来,张旷金榜题名,中了探花。他先在翰林院当编修,继而又在礼部为官,七年前外放到浙江担任学政。

  去杭州赴任时张旷路过嘉兴,想起了自己当年的落魄。于是,他特意来到土地庙凭吊一番,同时看望老邻居方大根。然而,方大根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方贵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着包子铺。

  张旷跟方贵聊起了往事,说当年幸亏替他父亲写家信,自己才没有饿死。方贵听后沉默不语,半晌没搭腔。

  这时,方贵的媳妇十分诧异,忍不住插嘴道:“我公公打小就是孤儿,老家山东没任何亲戚,写的哪门子家书啊?”

  张旷大吃一惊,忙问方贵:“这是真的吗?”

  方贵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令尊为何要我写那么多家书呢?”张旷大惑不解。

  方贵见瞒不住,就道出了内中的隐情:当年张旷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之下打算寻死。善良的方大根看出了这一点,决定伸手援救。读书人往往死要面子,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为了稳妥起见,方大根以请张旷代写家书为名,免费向他提供一日三餐……后来张旷想去参加乡试,苦于没有盘缠无法成行。方大根得知消息,又谎称为舅舅写墓志铭,送给张旷十两银子作路费……

  说到这儿,方贵走进里屋,捧出厚厚一沓发黄的书信。张旷定睛一看,这些信全是自己当年替方大根所写,而且每一封都未拆开!抚摸着那些信件,张旷不禁泪流满面……

  讲完自己的故事,张旷用衣袖拭了拭眼角,冲董旺问道:“方大根这样的白丁,是不是值得交往呢?”

  董旺一个劲点头,连称:“值得,值得!”

  正当众人对方大根赞叹不已时,道台郭怀远清了清嗓子说:“其实,白丁中不仅有扶危济困的好心人,还有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义士,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白丁。”

  说着,郭怀远讲起了自己与这位白丁的故事。

  三、郭道台的故事

  五年前的一个隆冬,郭怀远从衙门坐轿回府。走到半路,他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倒卧在雪地中。郭怀远忙命人上前查看,发现老头还有微弱的呼吸。郭怀远动了恻隐之心,让差役把老头抬回府中救治。

  那老头是因冻饿晕倒的,一张暖炕、几口米汤便把他救活了。

  苏醒后老头道出了自己的来历:他姓孙,人们都管他叫老孙头。老孙头家住安徽凤阳,因孤苦无依来杭州投靠侄子。不料到了杭州他才晓得,侄子半年前已搬往外地,去向不明。挨了几个月,老孙头盘缠用尽,困在杭州衣食无着。今儿他一天没吃东西,又冷又饿晕倒在街上。

  听罢这番讲述,郭怀远心想:眼下老孙头无依无靠,救得一时救不了长远,需替他谋个出路……于是,郭怀远好事做到底,留老孙头在府里打扫马厩,管吃管住,每月还给银二两。老孙头接受了郭道台的好意,从此在郭府住了下来。

  郭怀远对老孙头有救命之恩,又为他谋了生计,按理老孙头应该感激涕零,可他竟然连声谢谢都没说。旁人都怪老孙头不知好歹,骂他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

  转眼到了元宵节,杭州城里举办灯会,火树银花热闹非凡。郭怀远的小儿子阿龙年方三岁,吵着闹着要去看灯,郭夫人便让保姆带他上街。不料,看灯时保姆没留神,阿龙竟被人贩子拐了去。

  得知消息,郭怀远大惊失色,立刻派人分头寻找儿子。可是,折腾了一夜毫无结果。天亮后郭怀远又请杭州府出榜文,四处缉拿人贩子,但仍一无所获。后来,搜捕的范围扩展到浙江全省,忙活了大半年,却始终不见阿龙的踪影。

  这下郭怀远彻底绝望了,成天以泪洗面。郭夫人则悲伤过度,一病不起。

  就在这当儿,管家跑来向郭怀远禀报:老孙头突然离开郭府,去外面沿街乞讨,做了叫花子。

  老孙头为何放着安生日子不过,非要到外面做乞丐呢?郭怀远百思不解,但眼下他没空管这些,就由着老孙头去了。

  匆匆又过了一年,阿龙仍不知下落,郭公子被拐一案渐渐成了悬案。

  这天,郭怀远独自坐在书房,抚摸着阿龙穿过的一双虎头鞋暗自垂泪。此时,门丁突然跑来禀报,说淮安县公差带来了小公子,正在客厅等候。一听这话,郭怀远欣喜若狂,立刻拔腿朝书房外冲去。

  跑进客厅,果然看见阿龙坐在那儿,旁边围着几名公差,为首的是个都头。

  郭怀远一把抱起爱子,激动得泪如泉涌。没过多久,郭夫人闻讯,也由丫鬟搀扶着跌跌撞撞赶来了。一家人骨肉团圆,不禁抱头痛哭。待情绪稍稍平静,郭怀远就向淮安县都头询问找到阿龙的经过。

  那都头说:“之所以能找到贵公子,多亏了老孙头。”

  郭怀远大感意外,忙环顾四周,问道:“老孙头在哪里?我咋没看见他?”

  都头神色黯然地说:“为救阿龙,老孙头已献出生命,这真是个难得的好人啊!”

  接着,都头讲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老孙头是个重情重义的人,面对郭怀远的救命之恩他没道谢,那是因为大恩不言谢。后来阿龙被拐,而官府迟迟不能破案,郭怀远夫妇因此痛不欲生。看到这一幕,老孙头明白自己报恩的时候到了。老孙头年轻时闯荡过江湖,知道人贩子集团跟丐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找出郭公子被拐的线索,最好从丐帮内部着手调查。于是,老孙头悄悄离开郭府,加入了乞讨者的行列。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老孙头逐渐掌握了大量信息,并最终摸清了阿龙的下落。人贩子把阿龙拐到江苏淮安,卖给了当地一个演杂耍的戏班子。为了不打草惊蛇,老孙头一边请人向官府报案,一边偷偷进入戏班子,准备亲自营救阿龙。可惜,老孙头的企图被戏班子老板发觉了,他当即把老孙头揍得半死。幸好县衙的捕快们及时赶到,包围了正欲逃跑的戏班子成员。

  看见阿龙获救,老孙头含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讲完这个故事,郭怀远的眼里涌满了泪水。董、刘、张三人也都听得唏嘘不已。

  沉默良久,郭怀远动情地说:“像老孙头这样的白丁,不仅值得交往,而且应该当作终生的知己!”

  董旺连连点头。

  次日一早,董旺请来书法名家,改写了客厅墙上的那幅对联。

  改写后的对联是:谈笑多鸿儒,往来有白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4 14:26 , Processed in 0.1237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