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性的力量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9:3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有定力的人,肯定不会在红尘中飘摇,他懂得绚烂背后的真相,从一开始就过一种属于本性的、朴素的生活。

  正如大地上的一棵树木,由于根须深扎在土壤之中,具有向上生长的本性,便可以从容地接受阳光,经历风雨,不担心倾倒,不害怕被遗忘。即便是被遗忘着,甚至是被轻贱着,也不影响它生长。

  它自信也自足着,外界的熙攘,已无关它的痛痒。雨果的《欧那尼》刚上演时,被包厢里的贵族喝了倒彩,但雨果却不惊不恼,因为他知道这部剧作的成色和自己通过它要表达什么,便对自己说:喝倒彩有何用呢?将嫩芽捻碎就能阻止树变绿吗?

  即便是被流放了,他的面色也有着阳光的质地,与流放者一道认真地过着每一天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他耕植同情和悲悯,让失意者心灵强大起来——身在奴,而内心为王。为什么?国王拥有今天,人民拥有明天。这是不能阻挡的自然法则:小树终究是会长大的。

  他曾经是国会议员,但失去权利之后,他反而找到了生存的理由:只有当智慧和权力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社会才能得到公正的管理和统治。既然议员们只看重权力,而鄙薄智慧,所以就很难从这里输出公平和正义,所以远离未尝不是一种自救。

  正如阿尔费里所说,专制下的秩序,是一种没有灵魂的生活。既然雨果是精神高度自治的人,他如果安于做一具行尸走肉,反而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既是参天大树的本性,岂能有葛藤之姿?

  自由地向上生长就是树木存在的理由。树木蒙尘,却不蒙羞,风雨浇淋之后,是青翠欲滴的勃勃生机。

  叶圣陶在一文中说道:“……人的癖性,往往会因为亲近了某一种东西,生出特别的爱好心情来,以为天下之道尽在于是(了)。”他道出了“人的癖性”,也就是兴趣爱好形成的真相:人的确是这样,他一旦在某种东西里浸淫得久了,就生出特别的感情,以为这种东西在世界上是最有价值、甚至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了。由此看来,人世间的所求所倚,往往只是一种个人趣味,甚至是一种个人“偏见”,与事物本身的客观价值无关。因为来路不同,就会呈现出种种不同的“趣味”;因为都是“偏见”,就无所谓长短、高下。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每个人都应该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在红尘翻滚中,坚守自己的“习性”,不为世风所动,不为他人所动,不妄自菲薄,不迷失自我,按照自己的“趣味”行事。楸树与松杉,各有品格,且不可取代,所谓贵贱,是身外的概念。大地上的树木之所以自得,原因就在这里。

  读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战时笔记》,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只有生活在自己的“趣味”中,才会有身心的安妥和应对环境的从容。维特根斯坦有着对哲学研究的特殊兴趣,所以当他被作为最低军阶的列兵送往俄德战争的前线之后,耳边的炮声,破碎的肢体,并没有让他惊恐不安;相反地,令他难以忍受的却仅仅是面对雪白的纸页而“不能正常地工作”。只有当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展的时候,他才想到了死。为了平息内心的烦躁,他不停地做一件事,手淫——试图用肉体的疲惫拯救他的精神。

  整个战争期间,别的士兵关注的是战争如何推进,如何开辟晋升的途径,他的兴奋点则始终是如何能得到一间能单独居住的房子,能把稍现即逝的观点定格在纸上。战争结束后,别人的肩膀上都增加了星豆,有的甚至成了将军,而他还是个普通的士兵。但是在别人的鄙视和嘲讽中,他笑容灿烂,因为他完成了期待中的著述。

  他说:“一个人的肉体是软弱无力的,经由精神他才是自由的。”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得到了自我本性的满足,才真正找到了生命的支撑和存在的意义,外界的价值评判,与心灵的愉悦无关。

  由此看来,心有定力的人,往往是有着强烈的精神爱好(癖性)和沿着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追求的人。

  梁漱溟说:“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付自己。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这是通透之论,对今人,特别是以文字为生的人,有太强的现实意义。在今天这个时代,物质的诱惑,时尚的喧嚣,太容易使人迷失了自己。用谢有顺的话说,多少人都拿自己没办法,远离了本心,失去了本原,不仅细小的利益可以动摇他的信念,随波逐流者更是不在少数。

  信念或许是个过于空洞的东西,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坚持自己的个人爱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它是能够用来“对付自己”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世界的大局我们无法改变,个人的价值实现还是存在着种种的现实可能的。渺小的人力对历史的推进,往往是式微增长和积蓄的过程。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奥地利将军们,墓木已拱,尸骨已朽,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却散发着永恒的光辉。

  人的力量何其微弱,而人的欲望又何其蓬勃。这是人生痛苦的本质原因。

  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立足于精神自治而选定一种爱好,甚至形成一种“癖性”,或许是一种自救之途。因为沉浸在自己的“趣味”之中,会心无旁骛,一意前行。这样,就减少了欲望,因而也就远离了失落和不安,就会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对此情景,雨果说道:“我充分地享受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温柔……到了不再有人爱我的时候,啊,我的上帝,我希望我死去。”

  为何豁达到如此程度?真正按照自己的本性和意愿活过了的人,心中没有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9-21 18:34 , Processed in 0.0938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