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个“淡定妈”有多难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20:5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成了城市人最乐意交流却又最烦恼的话题,焦虑情绪像感冒病毒一样,在一对又一对年轻父母中间传播。

  深究起来,中国的教育焦虑情绪,大多存在于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红利时期,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他们深感奋斗的重要性,希望孩子有更强的竞争力,但又不愿孩子太苦。

  可怕的家长群

  终于熬到凌晨1点,32岁的唐太太披上大衣出门,开车向市中心进发。到达一座商务楼的楼下时,已经有五六个人在排队,唐太太赶紧停好车,加入队伍。凌晨4点,30个名额被一抢而光。唐太太拿到号,内心满是胜利感,没拿到号的家长则一片哀叹。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竟然当场大哭起来。第二天,唐先生把太太为女儿排队报幼升小培训班的经历晒到朋友圈。

  唐先生家住浙江省的某城市,女儿幼儿园大班即将毕业,夫妻俩对对口的公办学校不甚满意,准备让女儿上一家民办小学。要上民办小学,就得应对民办小学的入学面试,学校怎么考,唐先生心里没底。为此,他和太太决定给孩子报一个幼小衔接班。所谓“幼小衔接”,真实的意思是“帮你准备民办小学面试”。这类培训机构都是商业机构,瞄准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自从孩子进入大班,唐先生明显地感受到,太太对教育的关注可以说是“异乎寻常”。“她手机上有好几个家长群:幼儿园同学家长群、画画班家长群、英语班家长群,还有其他一些莫名其妙加入的家长群。”家长群最热闹的时间大约是每天晚上9点半以后,各家小孩都睡了,父母们开始在群里讨论。

  “玲玲妈,你们在学击剑是吧?这个几岁能学?贵不贵啊?”

  “我这里有一套幼儿英文学习原版的教材,分享给大家。”

  “我朋友说拼音一定要在小学前学会,否则一年级跟不上。”

  ……

  唐太太所在的家长群里,上面这样的对话,几乎天天出现。就算一天两天能忽略,没几个人能顶住日复一日的影响。于是,大多数家长心里有了自己的盘算:奥数不学不行,体育也得学一样,公办小学是不能读了,还是朝着民办努力吧……家长群,几乎成为焦虑病毒的扩散地,家长们越讨论越慌张。

  心理学专家陈默关注教育焦虑多年,她说教育焦虑的扩散,与微信的诞生时间正好契合。加入微信群成为都市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方式,家长群给父母提供了最为便利的交流空间,但也让家长们在比较中陷入慌乱。

  在网络社交工具诞生之前,家长之间并非没有比较,但是,这种比较受到了人际关系和物理空间的限制,妈妈们顶多能拿“隔壁家小孩”“同事的孩子”做比较。而如今,家长群中住着几十个、上百个“别人家的孩子”,个个都那么“优秀”,你敢原地观望吗?

  就這样,在家长群的牵引下,家长们相互簇拥着走上了抢跑之路。

  一边骂一边补

  抢跑之前纠结是否要抢跑,一旦加入抢跑大军,焦虑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在中国,所谓“抢跑”,指的是学得过早或者学得过多。那些过去认为小学阶段才应该掌握的技能,很多小朋友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比如拼音、识字、数学,等等。而学得多,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之外,让孩子参加太多的课外学习。

  从另一个侧面看,抢跑也可以算是中国新一代家长的“伪烦恼”,因为课外培训几乎都由商业机构提供,费用不菲,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做支撑,家长们也就不必烦恼了。

  然而,有能力选择也不等于会选择,站在抢跑大军中间,新一代家长却发了愁:对于该怎样抢跑,他们毫无经验。中国“70后”“80后”的童年,正处于国家经济起步的阶段,假如父母是双职工,往往忙于应付工作,而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只能把教育的责任委托给学校,由学校全权负责。所以,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教育”等同于“上学”,除了上学以外,“70后”“80后”大多数是在弄堂里、马路边甚至田野中与同龄人混大的。没有人告诉这一代父母,教育除了“上学”以外还有其他的内容。所以,这些“70后”“80后”只能从自己的社交圈,比如家长群中去寻找答案。

  田老师是上海一所民办小学的数学老师。平常,田老师是家长们眼中的教育专家,有任何问题,家长们总希望能从她这里得到答案。两年前,田老师自己的女儿出生,这个平常总要学生家长“淡定些”的老师,突然发现自己也难以淡定了。

  上个月,田老师向一家早教机构交了将近2万元的费用,这样,女儿就可以每天到早教机构去接受半天的“教育”。“你自己就是老师,英语、数学、认字自己教绰绰有余,干吗还要花钱去上早教?”常有同事如此问她。但她相信,如果别人的孩子都从早教中有所收获,那么她也完全可以花2万元给自己的女儿一个机会试一试。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田老师这样的家长,这几年,从早教培训到中小学课外补习班,商业教育培训机构可谓迎来了“夏天”。看看大城市的各个商业中心就知道,有培训机构的楼层总是人气旺盛。

  当然,商业培训机构在中国的火爆,有其特殊的原因。中国家庭独生子女多,孩子由老人照顾,父母都工作,没有更多家庭教育的时间。因此,很多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培训班,很大部分的动机是给小朋友寻找玩伴,顺便接受教育。

  但是,在正常的需求之外,煽动焦虑、夸大竞争,也是很多商业培训机构的经营之道。

  学会做家长

  面对太多的选择,面对太多的信息,新一代家长迷茫了,他们时时刻刻在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在干什么,却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特质,很少去想,眼前的这个小朋友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杨国顺给笔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老朋友的女儿小逸读高三的时候,夫妻二人找到杨老师咨询,希望他能解答两人的烦恼。杨老师发现,小逸正在看一些家长认为“灰色”的书籍,比如《盗墓笔记》《1Q48》《人性论》《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即将高考,他们很担心女儿意志消沉,不能考上令人满意的大学。听了老朋友的介绍,杨国顺老师要求与小逸见面谈一谈。

  见到小逸,杨国顺发现这个女孩子表现得很有防备心理,似乎不愿意与他交流。杨老师挑起话头,问小逸:“《盗墓笔记》讲的是什么故事?为什么好看?”还跟她讨论西方哲学,谈哲学史上的名人。说到这些,小逸立馬神采奕奕,滔滔不绝。经过这次交谈,杨国顺发现,小逸是一个在哲学上颇有研究和见地的孩子,她思考的深度,甚至超过成年人。

  谈话后,杨国顺给老朋友留言:“与你女儿交流,我感觉她有独特的思考,并有自己思考后的判断;她有自信,并有自信中的深沉;她有敏锐的智慧,并在智慧中坚持。请转告她,她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你们做家长的也应当相信她。”听了杨国顺老师的一番言辞,小逸父母总算放心了,家庭氛围也好了很多。当年,小逸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这个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家长的焦虑,往往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家长的意愿发展,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潜力,家长需要学会尊重和接受孩子的选择。

  学习奥数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杨国顺告诉笔者,上海市一位资深的数学特级教师说:“一个年级8个班,300多名学生中,真正适合学习奥数的,只有三四人。”按照这位老师的说法,人群中只有1%的人适合学习奥数,但看看我们的身边,报读奥数班的人数一定大大超过了这个比例。“奥数学习不能异化,有少部分学生适合学奥数,所以禁止奥数培训是不对的;但如果人人都要去学奥数,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家长在心中要评估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杨国顺说。

  当然,很多家长会说,为孩子减压说起来容易,升学压力如此之大,家长怎么可能心态轻松?

  陈默告诉笔者,这些年,在一些学校,校内的竞争氛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过去,她听到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情况集中在高中阶段,后来,越来越多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也会因学业压力而做出极端行为。“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偶尔去参加比赛,都会感到紧张,如果一个学生每天上学都像是去参加比赛,那种感受是什么样的?”

  “你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个问题。在普遍焦虑的社会环境下,家长的教育焦虑也许难以避免,但家长们如果能时时提醒自己想想这个问题,也许会得到一个更加理智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1 09:19 , Processed in 0.0915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