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谁典当黄马褂?
清同治三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清廷镇压下去了。国库极度空虚的清王朝为了紧缩银根,开始大规模地裁军。处于最下层的兵卒自然免不了要遭遣散,就是那些在镇压“长毛”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官和被皇上御赐黄马褂的功勋显赫之人,也未能幸免。这样一来,有许多因诸多原因而不愿返乡的军人便在社会上流窜混世,乱成一锅粥。
且说,江宁府(今南京)夫子庙有个号称江南第一家的当铺——天赐福典当行。这家典当行的朝奉姜浩清是个阅历甚广的老江湖,尽管身处乱世,但他仍把这家典当行打理得风生水起。
这天早晨,典当行的排门刚刚卸下来,就有一不速之客挟着蓝布包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此人身似铁塔,声若洪钟,他把包袱往高高的柜台上一掼,朗声道:“掌柜的,我这宝物只当五十两纹银!”
当值的掌柜见这汉子鲁莽,没与他计较,只是挥挥手,叫伙计打开包袱。谁知,当伙计抖开包袱时,掌柜的眼睛立马直了,头上虚汗直冒,他不知该如何应对。正在里间手捧茶壶的姜朝奉抬眼一看,见当值掌柜被包袱里的典当之物给“镇”住了,连大气都不敢吭一声,深感纳闷,忙快步来到柜台旁。这一瞅不要紧,只瞥了一眼,他就浑身发颤,双手捧着的茶壶差点失手落地!这典当之物竟是当今皇帝御赐的单眼花翎黄马褂!深知王法的姜朝奉当然知道,单眼花翎黄马褂关系到皇家尊严,如处置不当,必有杀身之祸,甚至还要遭灭门之罪!想到这,姜朝奉忙丢下茶壶,满脸赔笑,小心翼翼地对那汉子说:“好汉,请你老人家快把包袱包好,这御赐之物本行不敢交易,小老儿这里有一两银子,算是孝敬你老人家的茶钱,请笑纳。”“放你娘的狗屁!军爷今天不要你孝敬,只典当这单眼花翎黄马褂!”那汉子边骂边抽出腰刀乱舞,看样子,今天要是当不成,那汉子不但要大闹当铺,还可能要挥刀砍人。好汉不吃眼前亏,姜朝奉只好收下这件单眼花翎黄马褂。
本以为破财收下这件单眼花翎黄马褂,就会逃过一劫,不料,自从姜朝奉收下这件单眼花翎黄马褂后,隔三岔五地就有军爷前来典当单眼花翎黄马褂,有的黄马褂还是双眼花翎的。姜朝奉知道麻烦大了,他只得硬着头皮去求见江宁知府涂宗瀛,将N个裁撤军爷典当黄马褂之事一一道出。
涂宗瀛与姜朝奉是世交。他沉思片刻后,向姜朝奉附耳低语,说是官府愿拿出一些银两资助天赐福典当行,叫姜朝奉尽管“回收”黄马褂。姜朝奉当然知道,涂知府所作所为实属无奈之举。因为这些拥有黄马褂的裁撤军爷如果身穿黄马褂在江宁府辖区内作奸犯科,知府老爷对此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局面只会越来越乱,他头上的乌纱帽恐怕也保不住,不如花些银两“回收”黄马褂。如果那些失去黄马褂的裁撤军爷胆敢再目无王法,他涂知府就能调动官兵去抓捕这些失去护身符的“冒功刁民”。
涂知府和姜朝奉都以为,御赐黄马褂毕竟有限,只要回收完,也就万事大吉了。谁知,自从天赐福典当行“回收”黄马褂以来,前来典当黄马褂的人竟越来越多,后来竟发展到江宁府大小三十七家当铺家家均有人前来典当黄马褂,有许多人还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二三十件黄马褂。
涂知府这才发觉其中有鬼。只有在战场上功勋显赫之人,皇帝才赏赐给黄马褂,在平“长毛”的十多年战争中,皇上御赐的黄马褂全部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件,而现在江宁府出现的黄马褂已近千件了,难道皇上御赐的黄马褂全“涌”到江宁府了?更奇怪的是,每天仍有源源不断的黄马褂“现世”。
二、排查排到曾国藩
姜朝奉也看出了猫腻。他废寝忘食地仔细地用放大镜审视、研究他所“回收”的黄马褂。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终于发现,天赐福典当行早期“回收”的确系宫内御物,而后期“回收”的竟全是赝品!他忙将这新发现禀报涂知府。
涂知府忙命令精干捕快去办案。捕快们顺藤摸瓜,在江宁府秣陵关一家地下制衣坊搜到一大批已仿制成功的黄马褂。涂知府连夜升堂审案。谁知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这家地下制衣坊的老板竟声称他的后台老板是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封为一等毅勇侯的曾国藩曾大帅。涂知府不知这地下制衣坊老板的供词是否可信,他斟酌再三,才小心翼翼地向昔日的老上司曾国藩禀报说:“大帅,卑职在辖地捕获一僭制黄马褂的要犯,此人叫邹仁魁,此犯竟胆敢谎称他僭制黄马褂曾得到大帅的批准。”
曾国藩听到这里,猛然想起,他与太平军在安庆恶战时,一次因军粮接济不上,导致军心不稳。幸亏安庆富户邹仁魁捐给他300石军粮,方解了燃眉之急。后来,曾国藩欲奖赏邹仁魁,邹仁魁却婉拒,他说,他打算在江宁府一带做服装生意,不知曾大帅是否恩准。曾国藩心想,做生意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值得一提?当时连考虑都没考虑,便点头同意了。谁知,邹仁魁这厮所做的服装生意竟是僭制黄马褂!
涂宗瀛当即请示曾国藩,这事该如何处理。曾国藩心想,如果把邹仁魁杀掉,倘若将来事泄,朝廷追问起僭制黄马褂之事,弄不好会误认为他曾国藩对朝廷有异心,是僭制黄马褂的幕后主使,诛杀邹仁魁是为了死无对证而杀人灭_口。为了避免这个后患,曾国藩指示涂宗瀛将邹仁魁严密囚禁,以留活口。
三、李鸿章暗保曾大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朝廷就知道了发生在江宁府的典当黄马褂和僭制黄马褂等一系列怪事。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并没有降罪曾国藩,而只是在召见他时,像拉家常似的提了下这事。尔后,慈禧太后又命时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师围剿捻军。深谙为官之道的曾国藩当然知道,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之所以对“黄马褂事件”点到为止,而未予以深究,是想向他曾国藩提个醒,你不要居功自傲,你的把柄捏在老佛爷手中哩,哀家随时都能收拾你。另外,眼下虽然太平军被曾国藩打垮了,但捻军正方兴未艾,艰难的时局也确实需要曾国藩这样的帅才来扶持。
曾国藩更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他再挥师剿灭捻军,慈禧太后见捻军这只“狡兔”已死,他曾国藩这只“走狗”也就可能被“烹”了。于是,曾国藩在剿捻的战争中,未尽全力,再加上与捻军作战的前方将士怕一旦灭捻后,朝廷再来个大裁军,故个个士气低落,人人消极怠战。正因为帅存杂念,兵无斗志,这就发生了令朝野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曾大帅为何能打垮强大的太平军,却战胜不了弱小的捻军?
慈禧太后见战局不利,她在京紧急召见曾国藩,请他为灭捻献策。曾国藩思前想后,他向慈禧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李鸿章。慈禧准奏。李鸿章在率领淮军灭捻前,向慈禧太后宣誓表忠心。他一定会不负朝廷重托,定能将捻军赶尽杀绝,但也希望朝廷能对其恩师曾国藩“善始善终”。慈禧亦准奏。这次慈禧未食言,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国藩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谁能想到,这一连串的“大事件”,竟是“典当黄马褂”这一荒诞事引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