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丛斌:疯狂裁缝的“湿定制”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8:0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继第一部《疯狂的石头》、第二部《疯狂的赛车》之后,第三部“《疯狂的裁缝》”也即将“登场”。然而这个闪亮登场的《疯狂的裁缝》并非是大家翘首企盼的影片,而是在微博上拥有数万人粉丝群的“@疯狂的裁缝”——张丛斌。37岁的他,貌不惊人却语出惊人,他不拿皮尺,不提剪刀,就是这样一位半路出道的裁缝剪裁出了服装行业的新天地。

  “最初就是想做大家都买得起的好衣服。做衣服本来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做大家都买得起的好衣服是一件更美好的事情。”对于未来的发展,张丛斌表示,“湿定制”不仅可以运用在女装上,还可以运用在童装、皮包等服装业的其他分支上。

  从军人到农民,最终走向了裁缝

  张丛斌在讲述他的“裁缝人生”之前,先讲述了一段他曾经的经历,他称自己的人生很复杂,因为干过不下10种行业:早年参军当兵,做过银行职员,种过菜,开过店,挖过煤……“曾经很有钱,然后又很没钱,后来又有钱,知道了钱是一个无底洞,够用就好,再多一点都没有意思。”多年来,他心中一直放不下的念头就是做服装,但怎么做之前一直没想好。

  他说,自己至今对商场里一件衣服的成本和售价之悬殊感到不可理解。“一件衣服的成本可能就一两百元,可是在商场通常标价一两千元,即使是批发价,最低也是成本的两三倍,我最初知道这事的时候,诧异极了。”他还爆料,他的愿望就是让自己喜欢的人能够穿得起漂亮的衣服!于是,张丛斌花了很多时间考察服装行业,结识了上百位服装业的老板,一点一点学习这个行业的知识,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专家。虽然所有的老板都告诉他,服装业有自己的规则,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他却总是在考虑:“能不能让好衣服不那么贵,让更多的姑娘(张丛斌称他的客户为姑娘)穿得起好衣服?”最后,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成为挑战行业规则的人。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服装营销模式,并给它起了个令人费解的名字“湿定制”。

  新型服装,微博营销“湿定制”

  “湿定制”是什么意思呢?张丛斌说:因为人身体中95%是水分,所以是湿的。这只是个比喻,指的是一种尊重个人需求的、纯粹依靠口碑和情感来经营的服装定制模式。“传统的服装行业为什么会标那么高的价格,除了成本之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广告、租金、库存等运营费用,顾客要付出高达成本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所谓购买环境、品牌溢价和社会化营销成本。而我所做的,是跳过所有中间环节,就像订货会,我做出一些样板,然后各地的供销商过来订货,看中了就下订单。‘湿定制’是把这个订货直接向顾客开放,把中间的环节全部砍掉。”

  然而,现实不总是按照人的愿望来发展,由于“湿定制”是首创模式,缺少效仿和学习的对象,张丛斌在创业初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直到微博开始流行,张丛斌也注册了一个账号,自称“疯狂的裁缝”。

  他开始尝试在网上发布一些服装的样板,并接受微博上网友的订单。结果马上就有粉丝留言,表示要定做。“疯狂的裁缝”迅速走红网络,截至目前,已经拥有了6万多粉丝,每天都能接到近500张订单,营业额最高时,3天达到100多万元。

  如果没有微博,张丛斌的人生经历大概也要改写。他说:“微博这个东西一下子把我放得太大了,我没有想到我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受到那么多人关注。”现实中的张丛斌是个有些内向不善言谈的人,而微博却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独特的魅力、清新的文字、完美主义的工作态度……6万多忠实粉丝被微博聚集起来。对于自己的微博,他说:“不是营销,是真心,写的都是真情实感。”正是这种真实最打动人。

  “疯狂的裁缝”与他100多个老板娘

  生意开始有了基本的定量,张丛斌有时间了,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微博上,与姑娘们交流,了解她们的需求,建立更强的信任度。

  越来越多的姑娘开始跟张丛斌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家长里短,感情危机,无所不谈。有一次,一个姑娘跟他说:“裁缝,要不我嫁给你吧?”“为什么?”“因为每个姑娘都有个当服装店老板娘的梦啊!”“那也不用嫁给我啊?这样,我拿一件衣服出来,你来做老板娘啊!”

  这次调侃让张丛斌突发奇想,在微博上搞了一次小活动,方式是拿出一件小圆领西装,说明设计成本为1000元,分为100股,每股认购价是10元,每增加1件的订单,每个股东可分到0。2元的分红,分红达到100元/人时,自己就拿这100元去给每个股东定制一条成本100元的丝巾——市场价格约为600元。

  活动一经推出,两天之内,股权被认购一空。很快订单就达到了每个股东都能分到一条丝巾的量,而姑娘们也如约拿到了这条丝巾。

  张丛斌的创意引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注意,对方打来电话采访他。采访播出后,张丛斌的微博粉丝爆涨到5万人。

  在张丛斌的模式中,姑娘们要付出时间,下单一个月后才能拿到成品,才能得到以25%的价格收获100%品质的衣服;张丛斌则是以拿更少的利润与更多的服务,换取更稳定的客源与更低的成本。

  张丛斌又想,能不能再玩大点?——目标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家店!

  张丛斌与上海的粉丝合开了一个店,他本人投51%,还有49%让上海的粉丝投,1000元一股,最多10股。这个消息通过微博一发出,短短三天就收到了好几百万的投资意向,远远超过了投资额度。他还需要一一劝说,姑娘们,不要投那么多,只要一点点就好了。就这样,上海店仅仅用了9天就开起来了,同时他还多了100多个老板娘。如此操作的好处是:姑娘们投入不高,却又积极性很强。毕竟是自己的店,每人带几个朋友来购买,店铺的业绩很快就能上量。张丛斌还为她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店铺管理模式,姑娘们完全不用自己操心店面的管理问题。

  针对上海店,张丛斌又突发奇想,要在上海店的周边开设一些“卫星店”,在交通枢纽附近寻找10平方米左右的半临街小店面,制作整片的全封闭玻璃橱窗,里面挂上下一季的样衣,等于一个巨大的实体广告。看到中意样式的姑娘,能在橱窗上看到:请喜欢的姑娘到某某街某某家的实体店试穿!

  这个“卫星店”是全封闭的,不需要店员驻店,运营成本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因为并非完全临街,而且面积较小,租金成本不会很高;因处于交通枢纽附近,人流量较多,漂亮的玻璃橱窗有很高的回头率;长期租店面比短期的广告成本更低,且效果更佳……

  起初,粉丝大多是被他的服装出奇便宜的价格所吸引,认识他之后,便多了一份朋友的关注。他的很多微博留言令人印象深刻。母亲节时,他写下这样一段:“每天给姑娘们赶做衣服,刚才泪醒,梦见老家久病的娘。起身翻出几颗没舍得用的扣子和面料,赶做两件衣服吧,一件给娘,一件给微博中有缘的人,我会留一颗珍贵的扣子给你,让你亲手为妈妈缝上……”后面上百条留言,大家争做“有缘人”。

  张丛斌回忆起,促使他进入裁缝这一行最初的感动:曾有一位非常触动他的女顾客。这位女顾客在商场里看上了某品牌的一件衣服,前后去了三次,但是都狠不下心去购买,最终痛下决心要去购买的时候,到了商场那件衣服已经下架了,她当时就哭了。“我们的顾客都是年轻女性,她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很美,她们需要好衣服来装点自己的生活,但是那些虚高的价格让她们那点基本的心愿都变成一种奢望,这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情。”为了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张丛斌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着,他说:我实现了我的梦想,也实现了更多“姑娘”的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1 00:50 , Processed in 0.0909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