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徐州抗洪的启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9 13:5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徐州任太守。上任不久,便遇到洪水围城,苏轼率领军民奋力抗洪,城池安然无恙,百姓生命财产得以保全。

  徐州地处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东有骆马湖,西有微山湖,地势低洼,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堤,河南濮阳至山东西南部一带,皆为泽国,灾情严重。苏轼得知这一讯息后,知道洪水不日即可抵达徐州,于是他启动防洪预案,立即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苏轼立即全民动员,组织民众拿上挖土、运土的工具,修补堵塞河堤上的洞穴隐患,并储存大量的土石、刍茭、柴草,以备抗洪之用。

  二是安定民心。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如脱缰的野马,波涛汹涌,奔流而至徐州,淹到徐州的东、西、北门。此时,徐州又连降暴雨,水位急速上涨。危机之际,城内人心惶惶,一些富户欲携款出城躲避。面对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苏轼一面加固城墙,防止洪水破墙而入;一面安定民心,他立即派出救济人员,让习水性的人驾舟船散发干粮,保证百姓洪涝期间不饿肚子,稳定波动的社会情绪。苏轼亲自做那些想出城避水的豪绅大户的思想工作,诚恳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百姓会倾城而出,还有谁和我一起抗洪守城?如果洪水进城,你们的家产也将不复存在。请你们放心,有我在,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苏轼斩钉截铁的语言和义薄云天的豪情,打消了这些人的顾虑,他们决心留在城内,与百姓一起抗洪保城。

  三是求助于军队。宋朝的禁军直属朝廷枢密院指挥,地方官员无权调动。险情紧急,如果再向朝廷奏报请调军队,路途遥远已来不及,更何况当时水围城池已无法出城。为增强抗洪力量,无奈之下,苏轼亲赴军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员禁军主动积极参加抗洪。苏轼对卒长说:“洪水已经包围了徐州城,全城百姓命悬一线,已是千钧一发之际,你们虽然是禁军,不属于我调遣,但是希望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共抗洪害,保民平安。”卒长也被苏轼感动,带领士卒与百姓日夜奋战,在城东南抢修起一道长堤,头起戏马台,尾连着城墙,长达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厚两丈,将凶猛的洪水阻挡在城外。

  四是与民同甘共苦。抗洪期间,苏轼在城墙上搭起草庐,既是办公地点,又是夜宿之所。“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他脱去官服,身穿布衣,脚蹬草鞋,抱着“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的决心,誓与徐州共存亡,和军民一起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军民的共同抵御下,十月初五,洪水退却,徐州转危为安。“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全城民众欢声雷动。

  苏轼奋不顾身抗洪的事迹传到朝廷后,皇帝下旨称赞他:“亲率官史,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得到上下赞颂的苏轼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他清醒地认识到徐州防洪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为了今后洪水不再泛滥成灾,百姓能安居乐业,他又做了两件事:一是上奏朝廷,请求免除徐州赋税,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外小城”,以加固内城。二是修筑黄楼纪念抗洪胜利。苏轼看到徐州东门是防洪的要冲,不仅要把城门筑得牢不可破,而且还要在此建一座黄楼,以镇水患。按照五行之说,黄代表土,水来土屯。水灾刚过,木石匮乏,为了不增加百姓困难,苏轼便下令将官府内传说为西楚霸王项羽所筑的“废事厅”拆除,废物利用,修建起一座百尺高的黃楼。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黄楼落成,全城同庆,官民欢呼雀跃。此情此景,苏轼感慨万千,赋诗《九日黄楼作》,其中写道:“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8 18:53 , Processed in 0.1287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