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理科生来到文学院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0:4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ve,原名张菁,2017年以624分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是该学院2017年在湖南录取的唯一一名理科生。

  在厦大读文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上高三时我就知道,越是顶尖的大学,竞争越激烈,学生承受的压力也越大。

  但我的确对大学有过美好的期待。比如,大学鼓励独立思考,考试经常没有标准答案,我再也不用死记硬背啦;又比如,大学学习的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己选课,课程肯定丰富有趣,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机械地做题备考了;再比如,也没有老师监督我们自习,给我们布置大量的作业了……

  事实是,就我所读的文科专业而言,虽然很多考试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如果你答错了方向,那肯定是得不了分的;再者,必修课的考试是闭卷的,论述题既专业又有深度,如果你不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并且记住,你就根本答不出来啊!我现在还记得大一期末考试时中国史导论的一道试题:试论述刘邦灭楚和秦并六国的异同。这真的挺考验我这个曾经的理科生面对文科题目时“瞎掰”的能力。人类学考现代综合进化论,我还能瞎掰点高中生物知识,大谈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但当这道考题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差点儿没有忍住,想在答题纸上写两个字:呵呵。

  还有关于学习形式方面的。出勤、作业、小测试、论文、期末考试、实践报告等都在最终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这意味着要想得到高分必须更努力,每一项都要全力以赴。设想你花了一天一夜复习哲学课的相关知识,为可能考到的论题准备论据,并用两个小时参加了该课程的期末考试(闭卷),得了92分(满分100),而这个成绩在你的最终成绩中只占20%,呜呼哀哉!就更别提花了一个学期完成的英语课题研究了,包括设计问卷、回收数据、写英文报告、做PPT展示等,这些也只占最终成绩的20%。所以你每门课程得到的分数,承载着你一学期以来为该门课程完成的种种任务,真的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压在心头!

  最可“吐槽”的要数我读的这个专业——人文科学试验班。很多人可能对此大惑不解:这是什么专业?关于这个专业,我也是在填报高考志愿那两天才知道的。据说很多学校鉴于大多数考生对专业了解有限,便采取先分大类、把相关的通识内容都学一遍,以帮助学生在对大学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再选择专业的方法。不同大学的“大类班”上课内容大不相同,就人文科学试验班而言,厦大开设的是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和人类学系四大系的必修课。我原以为不局限于一个专业思路能更开阔,然而,才上了一学期课,考完最后一门人类学,我就已经身心俱疲,长吁一口气。4门专业课闭卷考试,复习强度不是一般的大,在考试周我感觉脑袋要炸了。举个例子,3天内要背完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还要把那些又长又诡异的名称及其特点背熟。那段时间,我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都被猴子刷屏,其中有人在考试前一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条:

  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下纲——灵长目——人形亚目——狭鼻猴亚目——人总科——人科——人族——人属——智人种——智人亚种。我的祖先有地猿始祖种始祖亚种、肯尼亚人扁脸种、原初人图根种、撒海尔人乍得种,还有南方古猿湖畔种、阿法种、羚羊河种、非洲种、埃塞俄比亚种、惊奇种、鲍氏种、粗壮种。我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和直立行走,这么棒棒的我明天人类学考试一定会过。如果不过,我就用Oldowan砾石器敲开自己容量1000毫升左右的脑壳死给你们看哦!

  该同学还配了某一猿猴的凝神表情图,瞬间被疯狂转发。顺便一提,为什么大学考试周如此恐怖,压力甚至大于高考,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平时没有学扎实,而且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在课后花时间自学。再加上没有要经常考试的紧迫感,所以,应该在学期中自学+听课掌握的知识往往被我们拖到了考试周那短短几天内完成。连续7天熬通宵复习考试,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常态。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如果考试不及格,在厦大不能补考,只能重修。由此可以想象,考试周为了不挂科而拼命熬夜学习的那种紧张状态,可一点儿也不夸张。

  我曾以为,上了大学以后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写作,重续小学六年级时的小说梦。但事实是,若想取得好成绩,根本无暇写作,四大系的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永远读不完,还要一篇篇地赶各种论文。

  我曾以为,上了大学以后不仅能学会学习,还能学会化妆、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但事实是,现在永远根植于过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过去生活的延续,没有前期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繁忙的学业反而让我渐渐疏于除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结果我还是像高中时那样邋里邋遢,不注重仪表,而且现在已经没有父母在我身后提供后勤保障。

  大学生活的真相是什么

  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話:“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我对此感触颇深。是啊,在大学里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不同的课、不同的同学和老师,来来往往那么多人,与你相熟、相知的又有几人?不像高中有一个班级团体那样拥有归属感,所以大家要参加社团、加入学生组织,不过是为了认识一群来自不同学院的人,保持一份固定的朋友关系,心里有一个温暖的归属。

  很多时候我会感到孤独、迷茫,身边优秀的同学出类拔萃,求学的道路艰辛漫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

  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在这里我不仅见识到了高调标榜自己醉心于学习的全能型大佬X,也认识了不止一个会写诗的和我一样理转文的大佬同学(H、Z、T),其中H已经出版了一本书;我看到了比我更独来独往的同学B,也接触到默默不语、笔记超有逻辑的文科同学L。在大学同学中不乏佼佼者,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从每一个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我上面分享的大学生活仅是个案,不能代表全体,因为我是由理科转到文科,基础比文科同学稍弱。但我对自己要求较高,不想在大学混日子,经常请教老师和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我进步了很多。比如在最后一次人类学课上,我无意中看到同桌L整理得工工整整的笔记,那时我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是笔记对我的吸引力战胜了我的羞涩,于是我厚着脸皮向他询问我可否拍照参考他的笔记。这可能是我上大一时做得最明智的事了!后来的考试周我对照L的笔记和老师的PPT再学中国史导论时,心怀感激,并第一次认识到同样是听课,厉害的文科同学L可以完全抓住老师的逻辑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做笔记,简直像一本教科书,看上去一目了然。这门重修率最高的课,文科生都被撂倒不少(据他们反映,这和高中学习历史的感觉完全不同),而我一个初中学过一点儿历史、高中会考前背过一点儿史实的理科生绩点上了3。7(4。0满绩)。

  希望这件事给大家两点启示:其一,主动向身边的人学习,不要错过向他们请教的机会;其二,事在人为,没有什么目标是自然而然达到的,不开动脑筋采取行动,就不可能有收获。

  以上重点说的是学习。也许会有高年级的同学告诫你,上了大学以后,学习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我觉得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那是因为我们毕竟是来求学的,经过千辛万苦才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我们要对得起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很多人存在一种误解,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上课玩手机不会被抓,课外的时间去哪儿无人管,论文作业可以应付了事(如从网上复制粘贴、找人代写等),过了60分不挂科就万事大吉……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全看自己的选择。我的一位朋友曾懊悔地对我说:“考试周那几天没课,一觉睡到下午1点,竟然还是全宿舍起得最早的,那种感觉太颓废了,我再也不想经历了!”

  但是除了学习,大学里还有很多别的东西也很重要,比如人际交往。我虽然重视学业,但并不想做一个埋头苦读的书呆子。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更需要在短短的大学4年里,尽可能多地增加技能、增长见识,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求得幸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高考不是终点,大学也不是,早一点想清楚这一点,会让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0 17:27 , Processed in 0.0862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