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把少年看扁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08: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高二时,班上的袁同学和徐老师干了一架。

  事情很快惊动了校长。校长是本地人,威望很高。师生干架,无论如何,学生挨骂是少不了的。只听得老校长在教室外面严厉地训斥袁同学:“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能干!你想赶上徐老师,至少还得五年!”老校长还解释了“五年”之说:徐老师大专毕业,袁同学至少要先读完高中、再读三年大专,才能过上徐老师这样的生活。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根本没有高考“大扩招”的概念,在我们这样的高中,升学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而袁同学的成绩在班上只是中下水平,能考上大专已属超常发挥。

  于是,我们感到纳闷了,老校长为什么说得这么客气?按当时同学们的看法,袁同学出身山村,家境一般,学习成绩又不行,在城乡差别严重的环境下,在自主创业热潮还没兴起的时期,农村的出路基本上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老校长就算说他“一辈子赶不上徐老师”,也不为过呀!

  二十多年过去,我们走进了中年,见识了世事变化,回想起这个往事碎片,不禁佩服老校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把一个人看扁了,尤其不能把一个少年看扁了。

  在短时间内,我们或许不容易觉察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就如我们少年时代的农村,一考定终生,在人们眼里,真正跳出农门,似乎只有升学这一条路。于是,我们把目光都聚集在那些考试成功的同学身上,其他的人统统都算失败了。那种两极分化的心情,现在想起来让人揪心。

  可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生活并不是这么回事。

  仍以我们这一代人为例,中学毕业后,沿海打工潮逐渐兴起,大家各奔前程。升学的继续读书,然后在“体制内”参加工作,可能不断升职,也可能因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走出了“体制”。没有升学的,多数去了沿海,加入打工大军行列;少数留在老家的,也不是纯粹以种田为业,往往还做了些别的营生。就这样十几年过去,前面这些年,谁也顾不上谁,多数同学杳无音信。

  忽然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进来。来电者自报姓名,噫,居然是“失散”多年的老袁,当年敢和徐老师对着干的袁同学。一问情况,他在沿海打拼多年,从干苦力活做起,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自己办起了工厂,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终于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益。如今,正准备回乡投资,风光地当一回“外商”了。

  这么看来,那时的老校长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把话说“死”,真是明智啊!现在,谁还会认为当年高考分数离大专还差十万八千里的袁同学比别人差?

  再后来,逐渐有了一些少年伙伴的消息。这些人在江湖上“潜水”多年后,现在陆续冒泡了。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事业有成,日子过得挺滋润。最让人惊讶的是,一个小学读了四次一年级、三次二年级的老乡,居然也是个富裕的包工头,而且举家迁出山村,移居沿海城市了。问及这哥们儿的成功“奥秘”,有知情人士分析,估计是许多客户看他算数不准,不是太精明,觉得和他打交道不会吃亏,于是都放心地把生意交给他,结果成全了他。

  当这个案例出现时,你说,我们还敢看扁谁呢?

  的确,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大,随时可能砸在某个走背运的人头上。短短几年,可以让形势一日千里。不管是从政的,经商的,或者是干别的,即使身处窘境,只要抓住机遇,努力进取,谁都可能咸鱼翻身,扶摇直上,让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除非这人自暴自弃,否则,在这个百舸争流、万木竞春的时代,我们就是不能把任何人看扁,尤其是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3 13:51 , Processed in 0.1998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