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极致的慈悲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23-9-8 08:03
标题:
极致的慈悲
有句话说得好: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终于慈悲。
慈悲,是一个人做人的极致。
慈悲,来自佛家理论,佛经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的教诲。其实,慈悲的内核,很好理解,就是人人皆知的四个字——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到了极致,就是慈悲。
近代画家丰子恺《护生画集》中有一幅《方长不折》的画,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欲折取塘边的柳枝,被牵着孩子路过的妇人制止了。诗道:“道旁杨柳枝,青青不可攀,回看攀折处,伤痕如泪潸。古人爱生物,仁德至今传,草木未摇落,斧斤不入山。”
画里那种安宁、祥和的气质,就是慈悲。当我们对他人、对世界心怀慈悲时,我们自己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护生即护心。丰子恺创作《护生画集》的初衷:救护普世动物、爱护天地万物,希望透过爱护生命,培养大众有慈悯、仁爱、和平的心,继而以此心对待身边的人。
丰子恺的老师弘一法师,被视为与佛祖释迦牟尼齐肩,并非他的人生有多传奇,而是他将“慈悲”做到了极致,展露了佛家的“人情味”。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他在一把藤椅上就坐,他先把藤椅轻轻摇动了几下,然后才慢慢坐下去。丰子恺不解,重复几次后,忍不住问法师为何如此。法师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两下,再慢慢坐下去,好让他们走避。”
弘一法师离世前,曾交代几件事。其中一件是叮嘱身体停龛时,在龛的四脚放四只装满水的小碗,以免蚂蚁进去被焚化……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他也不忘对于弱小生命的爱惜。
慈悲之心,已融入弘一大师生命的纹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自然而然地躬行万物平等的博爱理念。他因此被称为大师,是无愧的。
佛家有个词,“一体同悲”。是说挣脱自私自我之心的羁绊,与众生合为一体,随众生乐而乐,随众生悲而悲。
到此境界,就是圣人,就是佛了。
在敦煌莫高窟275窟,有一组北梁时期“尸毗王割肉喂鹰”的壁画。斑驳陆离的画面上,演绎的是释迦牟尼成道前的故事。佛祖某世为阎浮提洲国王,有天,一只被猎鹰追击的鸽子逃進王宫,躲在了他的腋下。跟踪而来的鹰要他放出鸽子。他说:我立誓救度世间众生,你就放过它吧。
鹰说:你救了它的性命,我就会因为没有食物吃被饿死。
国王说:我可以给你足够多的食物。
鹰说:那好,我只吃带血的鲜肉。
国王四顾了一下说:那就从我身上,割下跟它相同分量的肉给你吃吧。
他命一个侍从掌秤,另一侍从操刀,从他大腿上一片片割肉。秤的一个托盘里是鸽子,另一个托盘里是从国王身上不断割下来的血肉。但奇怪的是,国王大腿上的肉割完了,鸽子那端的托盘,仍旧低垂着。国王让侍从继续割他臂上和胸前的肉。最后,国王只剩下了一副嶙峋骨架,那秤杆还是纹丝不动。
生命垂危的国王恍然醒悟:凡世间众生,肉身的轻重大小并不重要,唯生命是平等的;想要挽救鸽子的生命,必须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于是挣扎着爬上了秤盘。如他所想,两端秤盘终于达到了平衡。
割肉喂鹰,听起来血淋淋的残酷;然而,它展现了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生命哲学,透出人性的宽宏大度和慈悯仁爱。
我们普通人,也许永远达不到那样的境界,成不了佛;但至少我们能够将心比心,以己推人、推万物。当我们在旅游途中不再疯狂追逐碾压藏羚羊,候鸟南飞时,不再设下捕鸟网;而是把迷途的羚羊和麋鹿,领回林间,轻轻抚慰它们的惊恐和慌乱,拍拍它们的脊背,看它跳跃着遁入远处的暮霭黄叶之间。
在那个片刻,你,已经做到了慈悲,回到了自己。
心怀慈悲,你便无愧于头上万物之灵的桂冠。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qbx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