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城市上空的麦田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8-10-10 10:37
标题: 城市上空的麦田
  1978年春,在北京举行的“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上,一位画家的作品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画面的主角是一群衣衫褴褛、肌肤黝黑的农民,虽然他们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在凄苦之中却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恬静的古典美……细心的观众发现,这位画家的画幅都很小,可见画家生前的经济状况非常窘迫,没钱购买画材。刚刚打开国门、还不习惯外国人名的中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位画家的名字:让·弗朗索瓦·米勒。

  米勒1814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从小便显露出非凡的绘画天才。1837年,这位一直在田野上劳作的乡下青年,离开家乡,远赴巴黎学习绘画。在巴黎的一所艺术学院学习了两年后,米勒结束学习留在了这座艺术之都。

  让他失望的是,他苦心画出的那些田园风光及乡村人物却无人喝彩。当时巴黎流行裸女画,或以王宫贵族为题材的画作。他因“落伍”而陷入贫困潦倒之中,为了生存,他只好放弃艺术追求,画他并不喜欢的画:为接生婆画招牌,甚至画庸俗低级的裸女。

  艺术上的妥协改善了米勒的生存状况,但他并没有体会到一丝快乐,相反却陷入了深深地忧郁之中。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梦见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他梦中绮丽的风景;而在梦境中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麦田,更让他沉醉不已。可当他醒来时,却悲哀地发现,那麦田正高高地悬浮在城市上空,离自己竟如此遥远……

  一天,米勒刚卖了几幅裸女画,像往常一样拿着一沓钱走进酒馆。刚坐下,忽然听到临桌有人悄声说:“瞧,这人是个画家。”他正得意,可对方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将他打入了地狱,“一个只会画裸体女人的画家。”那一刻,他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要放弃这些媚俗的画作、虚浮的生活,去过一种俭朴的生活,为现实而画,为永远而画。

  这时,米勒听说在巴黎南郊一座名叫巴比松的村庄里,聚集了一批年轻画家,他们主张回到自然,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他立即意识到,那儿或许更适合自己的创作。1849年夏,35岁的米勒结束12年的城市生活来到巴比松。此时正值麦收季节,望着大片大片的麦田,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他仿佛从云端一下子落到了坚实的大地。

  米勒在巴比松安下家来,新居用石头垒造,虽然简陋,但他却得到了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创作源泉:“我觉得人类的生活犹如这朴实的土地,什么都不匮乏。人的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蕴藏在这泥土的深处,它无限丰富,但需要有人去发现和开掘。”

  目睹过城市的浮华和庸俗的米勒,开始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他曾经熟悉的农村生活。在永远散发着麦子清香的田园中,他发现了高贵与不朽:拾麦穗的农妇,扶锄的男子,播种的农民,一一走进了他的画框。在他看来,大地上的劳作虽然艰辛,但这才是真正的人类,“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缔造这美丽的国家”(罗曼·罗兰语)。

  但这一切对于那些“高贵”的人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他的作品仍一次次被巴黎上流社会所拒绝。而这意味着他将不得不继续与贫穷做斗争,没钱买颜料,他就自己制作木炭条;没钱买画材,他只好将画面缩小,但他发誓要在这局促的画面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表现出土地的广阔与永恒。

  米勒一生的最后27年,就是在这极度贫困的环境里度过的,直到晚年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就在他功成名就之际,健康却每况愈下。1875年1月,当冬天的最后一场雪飘落在窗外的麦田上时,这位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与世长辞……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每个人的头顶都悬浮着一块麦田,那是我们的梦想之地,正等待我们去收获。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qbx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