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江南原本是畏途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8-5-9 15:39
标题: 江南原本是畏途
  多年前,学生的一个课堂提问把我给当场噎住了。

  话题是议论现当代一批名记者的坎坷生涯开始的,议着议着,不知怎么地就议到了传统文人的结局大抵不妙,唐宋以下,都离不开一个“贬”字,贬窜最著名、最资深的要算苏东坡了,几乎大半辈子都在流放。

  然而有同学表示异议,她站起来说,老师,我怎么就觉得当时的朝廷忒有温情哎,所谓的“流放”简直都是“火线提拔”和“公费旅游”的高级黑,比如印象里最苦的是岭南,但是怎么解释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呢?日子美得不想回京了。再比如您刚才说的吧,白居易,一个不小心就流放九江,多么浪漫哦。再次流放居然直奔“天堂”苏州,后来干脆流放到更大的“天堂”——杭州,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哎;苏东坡呢,朝廷恨他,他也自贬避祸,结果一贬就贬到了“天堂”——又是杭州。后来流放的湖州、黄州也不差,“猪肉贱如泥”呢;柳宗元差些,一贬就是广西柳州,但柳州是出了名的“山清水秀地干净”,常言道,做人死都要死在柳州呢!其他的,刘禹锡一贬就苏州,王昌龄一贬就金陵,韩愈贬到了潮州,张九龄贬到南昌、荆州,晏殊一贬就是皖南宣城,范仲淹一贬就是饶州……您倒说说,上面那些地方,除了“天堂”不用说,其他哪个不是鱼米之乡、旅游胜地?我们私下里议论的是,不是文人在装,就是朝廷在装。换了我们这些西北小地方来的,还求流放呢!

  我听了一时语塞,想起了当年的灞桥伤别,凡去江南的都在此设宴哭别,好像一去就等着报丧似的,韩愈还没到潮州,就关照侄子“好收吾骨瘴江边”了,比照大量歌颂江南的诗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课堂上胡乱搪塞了几句,下了课,找裘沛然裘老请益。

  裘老那日病重,不能多言,听了一笑,只点了一下就让我如梦初醒:杜甫不是有一首“梦李白”吗: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你只消在“江南瘴疠地”、在流行病上想一想就明白了。

  是了,“瘴疠地”。裘老果然了得,他的文史修养之触须只要和医学知识轻轻一交,便无敌。江南以前的确是畏途,甚至是“炼狱”啊,查工具书,瘴疠,指中国南方山林问湿热环境下多种疾病(流行病或部分热带病)的总称,多数情况下指疟疾与血吸虫病。

  一过长江的感受,首先是蚊子极多。南宋以前江浙一带沼泽无数,金兵过了江,就算打得过人也打不过虫。所谓“江南蚊蚋响如雷”,蚊子多了疟疾必多,这疟疾当时就是不治之症,一直到千年以下的康熙皇帝,要不是“国际友人”进献“金鸡纳粉”,还差点死于疟疾。那时的人哪知道什么“疟原虫”呢,北人乍到江南,差不多还来不及嗟叹“春风又绿江南岸”或者“春来江水绿如蓝”,就倒也,曹操八十万大军一到江南,就一半“倒也”,史籍称“时疫”,流行病,经查曹军是七八月份陆续抵达荆江沿岸水网地带的,两个月后集体大发作,军中死伤狼藉,说感冒不可能,时令不对,其发病窗口期恰恰是符合疟疾的,彪悍的军汉尚且如此,文弱之士当然是难怪“无消息”了。

  其次是血吸虫。这厮,不要说北人毫不知晓,就是南人也不知道究竟,因为看不到啊,碧清的水域,一下水,就缠上了,古人称为“蜮”或“蛊”,可在水中“含沙射影”,杀人于无形之中,曹操军队的崩溃也有说是因为从陆战转为水战,大规模感染血吸虫所致,眼见得肚子一天天地鼓起整个人都不好了,最终骨瘦如柴地死去,谁知道你什么毛蚴尾蚴呢?

  两种恶疾,尤其是疟疾,长江以南遍地都是,你中药,哪怕是含青蒿素的中药,吃下去一吨也无济于事的。只有把水排干了,才是根本的遏制,南宋以后,江南土地被大规模地开发,其势头才被狠狠地打了下去,不明白的还真以为“皇恩浩荡”呢。

  所以,要说“天堂”,南宋以前的苏杭抑或金陵、湖州、宣州、荆州都是表面繁华而暗中坑人的险地,用来惩戒被贬的官员,不正好吗!

  学生有时是老师的老师。学习了,“求流放”的女同学。谢谢。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qbx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