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我们和日企的差距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7-10-22 11:51
标题: 我们和日企的差距
  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日方代表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微弱的优势,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必须创新,必须精益求精,都是你们逼的呀。”

  技术不是先进设备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却舍不得花钱培训技术员,而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少。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家具公司的老板,很大气地花了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却舍不得花费40万培训技师,以致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

  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墩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不能坚持干好,导致很多的技术指标就这样在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

  速度不是粗制滥造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急功近利极为严重,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但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所以,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走在我们的前面,而且运行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不过二三十年。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意地发展。这样,再过五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就很难出现世界级品牌。

  曾经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沮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以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规模差不多,生意比他们的好,订单做不过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这时,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品牌。现在的情景是,同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我们的品牌只能卖几十上百元,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可想而知。

  规则不能耍小聪明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地严格遵照执行。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飞机总是误点、约会总要迟到,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

  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即使对特别熟悉的朋友,分手时也是特别尊重地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qbx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