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zhuan365 发表于 2023-3-10 15:58:21

徒步人生

  喜欢徒步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认为当今户外活动流行,与数十年前日本户外文化崛起的轨迹相似:很多人内心强烈空虚,缺乏对现实的掌控感,于是从行走中寻找自我认同。其实不尽然。

  几年前我的同学圈曾经流行比步数,一帮人用手机上的计步软件监测自己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走过的步数,不时发出来炫耀一番。碰到聚会吃饭,各自走了多少步路也是热门话题,谁居榜首,谁又是榜末,像是一项每天必须完成的指标任务。

  网上还有过一个真假难辨的笑话:有人的虚荣心爆棚,想要长期霸榜,把手机固定在电动招财猫不停摆动的手臂上,每天录出的步数高得惊人,其他不明就里的竞争者也想达到同样的步数,结果走到膝关节损伤,入院就医。笑毕也不免令人感叹现在到处都“太卷”,做什么都容易陷入攀比,连最简单的走路也被注入功利性,参与者不知不觉就被虚假的野心煽动怂恿,要去争当“榜一大哥”。而且这种步数竞赛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风尚,意味着软件设计者摸清楚了大众心理,成功地把走路做成了一个真人参与的大型游戏。

  回想我童年时,人小步伐也小,总觉得道路无比漫长,对走路充满了厌恶,就连上厕所都恨不能坐车去,时常幻想能拥有一只旱冰鞋,可以一只脚踏着一路滑行代步,减轻步行之苦。多年后看好莱坞电影《小曼哈顿》,发现里面的小男孩也是用一辆滑板车代步,穿行于曼哈顿的钢筋水泥丛林之间。顿时明白了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的,偷懒省力才是人性之常。

  但有时候,观念改变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就像著名的徒步电影《林中漫步》,罗伯特·雷德福饰演一个美国作家,卜居英国多年后返美,发现自家附近就是大名鼎鼎的徒步胜地阿巴拉契亚山间小道,于是与一个老友结伴开启徒步之旅。我家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公园,之前我在这里居住多年,从来没有进去过,有一次陪同外地朋友走了一圈公园的步道,便发现了走路的好处,不只是对身体健康有益,也是感知心灵自由的运动方式。

  在另一部廣受徒步爱好者推崇的电影《朝圣之路》中,马丁·辛饰演的老父亲沿着儿子的脚步重走从法国到西班牙的朝圣之路。作为一个骄傲的美国中产医生,他本来只是想从徒步中了解儿子的想法,却渐渐发现走路是与自己友好相处的时刻——很多现代都市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焦虑情绪对抗,尤其是网络社交媒体把用户训练成了花更多时间表演、却花更少时间与外界联系的人,一些人面临着一个趣味无多也匮乏意义的世界,不仅自己感受不到快乐,还时常以很糟糕的态度对待别人。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得想办法化解与身边环境的这种剑拔弩张的关系。走路是对逐渐失活的心灵的有效纾解,其中蕴含的自然意义及韵律,有助于人们找回缺失的掌控感,获得一种看待生活的惯常态度。加之走路的门槛低,对环境没有要求,也不在乎要走多远走多久,其本质上是外向的、与世界有关的,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和自由的瞬间,可以感受到走路的盎然趣味。

  走路也有不少小技巧,房地产业企业家王石曾与公众分享了一项他走路悟出的心得:人走路时只要把脚步的频率,与自己的心率保持一致,不管走多远都不会累。我遵照这一方法试过几次,确实很有效。走路不仅能促进人与环境的互动,释放压力,还能化繁为简,引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维度,成为自己身体的真正主人。

  毛姆说他每次腻烦自己的时候,就借助旅行丰富自我,出门旅行一趟回来,便获得了精神上的释放。走路就是短途的旅行,也是最接近于消遣的一项运动,每个人都可以顺从自己的内心,结合自己的意识体验,参与并乐在其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徒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