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去美国
文化是最好的桥梁戴岭是美国波士顿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在他毕业的时候,研究西方史的老师送给他一本英文版的《道德经》。他诧异地问老师:“为什么要送我这本书?”老师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笑着对他说:“我就觉得你会喜欢这本书。”
正如老师所料,戴岭认真阅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从此便手不释卷。他看到《道德经》中所提到的哲学观点,同当今社会人们探索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让他感觉很奇妙。他发誓一定要把《道德经》的精髓弄懂,并要把老子的《道德经》传遍西方。
为此,戴岭决定来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重新翻译《道德经》。他的这个想法遭到同学及家人的反对,他们说:“你的中文本身学得就不好,更别提学晦涩难懂的古汉语了,你还要将古汉语翻译成英文,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他没有听从亲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只身来到中国。
戴岭本想到老子的故里去追根寻源,结果到那里没有找到他的立身之地,之后辗转来到青岛,选择了一个远离喧闹街市的偏僻小山村驻扎下来,体验老子当年著书立说的人文环境。来到这里,他首先要度过生活关,他所居住的地方没有卫生间,也没有自来水,洗漱都要用山涧的泉水,洗澡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解决洗澡的问题,他需要到山下求助他的朋友。
生活方面的苦可以克服,但是,文字方面遇到的障碍真是难以想象的。说实在的,现代中国人学古代汉语,已经有一定的难度了。对于外国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不光要先学会中文的语句、语法,还要将古文翻译成英文,困难可想而知。
起初戴岭也觉得自己从事翻译工作,确实力不从心。不光汉语要从头学,还要学习晦涩的古汉语。他需要借助中英文字典、古汉语字典,一句话一句话地去抠《道德经》里面的文字,以及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再将古汉语翻译成英文。
面对这些困难,戴岭没有退缩,因为他已经被老子的哲学思想深深吸引。不懂中文,他就向当地人请教,再不懂就去查字典。就这样,他每天翻译几个自然段,积少成多。他整整用了15年时间,硬是闯过了语言关,将《道德经》完整地翻译出来了。学习《道德经》,戴岭非常虔诚,每天手抄经文。渐渐地,他领略到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因而,他所翻译的《道德经》,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见地。
戴岭非常希望美国孩子也能很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于是,他找到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希望中美两国的孩子,能利用夏令营的时间,去对方的国家学习和交流。一开始,人们并不认可他的想法,觉得难以操作,就回绝了他。但是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四处奔走,帮助联系互访学校,经过无数次努力,他的这一想法终于得到双方民间组织的认同。现在,他的这个项目已经开始启动,不久,美国的孩子将到中国学习《道德经》,中国的孩子将去美国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双方进行学校间互访活动,开启了文化交流的畅通模式。
下一步,戴嶺准备再翻译《金刚经》和《四书五经》这些中华文化经典,把东方的传统文化传播到美国去。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15年的时间呕心沥血翻译《道德经》,足以证明他对中国文化的虔诚与热爱。戴岭认为好的文化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那都是人类共同的瑰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