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zhuan365 发表于 2018-12-17 09:53:32

幸福和拥有不成正比

  幸福是什么?

  富有与贫乏有何差异?

  为什么有些人能冲出极凶险的逆境,

  高奏人生凯歌?

  为什么有些人,

  虽环境优越、才华横溢,

  人生却变成一场灾难?

  为什么有的人能把考验化为助力,

  使自己前进,

  有的人却通不过这个考验,

  以致困顿终生?

  是何种差异使人生如此悬殊?

  车祸发生时,米切尔正骑着一辆摩托车以100公里以上的时速飞驰在公路上,他只偏头看了路边一眼,就恢复了原来的坐姿。没想到就在米切尔偏头之际,原先在前头的大卡车意外地刹住了。米切尔只有一秒钟的时间应变,情况万分危急。为了保命,米切尔闪电似的压下摩托车把手,侧倒滑进卡车之下。此刻,油箱盖蹦跳开来,悲剧就此发生—箱里的汽油溅出来并被火花引燃。待米切尔苏醒过来,已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全身灼痛不能动弹,呼吸困难,四分之三的皮肤被灼伤。但米切尔没有放弃求生意志,而是挣扎着活过来并重振自己的事业。不久,米切尔又遭到另一次打击:他所搭的飞机失事,自腰部以下终身瘫痪。

  约翰·贝路希是一位腰缠万金、才华洋溢的艺人,拥有众多的崇拜者。22岁时,贝路希就跻身于著名的纽约第二市立剧团,是最年轻的成员。没多久,他就成为剧团中的台柱。很快,贝路希在纽约一次重要的演出里一炮而红,成为20世纪70年代最伟大的电视演员之一,进而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电影红星。同时,贝路希又跨入歌唱界,也同享盛名。他有成打的名人朋友,美满的婚姻,华丽的住宅⋯⋯几乎人所要的,他一样都不缺。

  试问,上面这两个人让你挑,你想做哪一个?很难想象会有人舍弃后者而选前者。可后来怎样呢?

  当米切尔得知自己遭到严重的灼伤时,他深知这伤可能使他致命或是痛苦一生。然而他决定告诉自己,这个事件的发生是有其目的的,并且在未来能助他迈向成功。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他建立了信心和信念,从不悲观、妥协,终于把一场人生悲剧扭转过来。

  米切尔目前还活得好好的,他住在科罗拉多州。自从那次车祸之后,他体验到的成功与喜悦远超过大多数人一辈子的经历。如今,他结交了许多在美国很有影响力的人士。事业的成功使他成为百万富翁,他甚至不顾脸上的恐怖疤痕,去角逐国会席位。他的竞选口号是:“把我送入国会,我不会是另一张俊脸!”

  后者是一位当代著名的红星。他丰富了无数人的生活,但却不包括自己。在36岁时,他死于“古柯硷和海洛因的急性中毒”。当噩耗传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他已变成一个浮肿、药物滥用到无法自拔的人,老得跟他的年龄毫不相称。的确,约翰·贝路希在物质上是应有尽有;但在内心里,已经空虚多年。

  什么是幸福?诗人说,幸福是心灵的绚丽彩霞。心理学家则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对生活满意的积极情感。在我们看来,幸福归根到底是人们心灵的自我感知,是心情的一种愉悦状态。或者说,幸福是人生怡然的体验,是生命欢畅的旋律,是心中快乐的火花。难怪著名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和声。”

  正如音乐家贝多芬所说:“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人在进取状态时,自信、坚强、快乐、兴奋,能力源源涌出,无疑是幸福的。人在“瘫痪”状态时,多疑、沮丧、恐惧、焦虑、悲伤、受挫,浑身无力⋯⋯就是这样,每个人在好坏状态之间进进出出。如果你能改变心境,就能改变自己的幸福感。

  调查和实验证明,幸福虽然因人而异,没有标准,却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或增加。因此,一些心理学专家曾为寻找幸福积极支招:

  一是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幸福。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学会在学业、事业的追求中享受生活,呵护生活,千万不能因名利而疏于生活、损害生活。

  二是缓减压力才能体验幸福。每当有压力时,我们就要及时找亲朋好友交流情感,放松心情,以减释自己身上的重负。

  三是家庭温暖,它是幸福的重要源泉。因为,幸福的感觉很大部分是由家庭的和睦程度决定的。人们常说:“祝你阖家幸福!”如果一个人在融洽、温馨、和谐的家庭中生活,那么他在社会上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健康滑坡的可能性就少得多。因此,要为幸福“加分”,最重要的是要使家人互敬互爱,相扶相携,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人人期盼幸福,艳羡幸福。幸福是一种喜人的愿望,是一种喜气的向往,更是一种喜心的憧憬。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只凭大家自己去实践,去争取,去创造。思想家培根说过:“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建筑师。”幸福要靠感知、靠品尝、靠发现、靠敏悟。尤其要用豁达宽宏、洞明世事的心胸去品味人生,驾驭境遇,酷爱生活,才能得到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要想“福星高照”,就应做到胸襟坦荡,磊落大度。清清白白为人,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生活,淡淡泊泊处世,这才是幸福的真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和拥有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