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煎熬叫幸福
十九岁那年,我出学了,由一个校门,走进了另一个校门,成了一位教师。那所学校在山里,门前临河,水清的如女孩的眼睛,亮汪汪的。背后,是一抹青山,高低起伏,绿树成荫,很美。
学校不大,三百多学生,十多个教师,上课教书,下课嬉戏。星期天,还可以几个人一块儿到河里钓鱼,日子过得很惬意。
但问题不久就出现了。
一天,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找到我,说:“年轻人不刚要开心,还要上进。”然后,送给我一本字帖,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我练毛笔字。
一句话,让我又惭愧又感激,说实话,我的三笔字非常糟糕,有时的板书让我自己看了都脸红,更别说对学生了。
拿到字帖,我暗下决心,从今天起,教学之余,练字。
当时工资不高,为了节省,老校长建议说,用水,在地板上练。至于笔,用葛藤根,砸烂尾部,就是一支毛笔。就这样,一放学,我一碗水,一根葛藤根,沾着写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一遍写好,地上水迹一干,又开始重写。
大家都笑,说我是老校长的关门弟子。长于书法的老校长看了看我的字,也点着头,满意地笑了。
一年之后,教育局组织全县教师举行书法比赛,老校长鼓励我参加。我有些犹豫,他说:“怕什么?去吧,不试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
我去了,得了个三等奖。
老校长大是高兴,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到今天,我都感谢老人,那是一位慈父一般的上级。一出学就遇上他,实在是我的福分。
不久,我离开了这所学校,被调到一个镇上的初中任教。据说,是老校长推荐的,说小伙子好学,好上进,别一个劲放在小水池中,还是到大江大海里中去练练吧。
去了初中,才发现,这儿人才确实很多。
更有一样,随着时间推移,才忽然惊觉,自己落伍了。
这所中学的教师,尤其语文和英语老师,人人配备一个录音机,可当时缺少播放课文内容的磁带,于是,一个个老师上课前,都对着录音机阅读当天要上的课文,上课后,再播放出去。
这对当时山里走出来的我来说,可算是步枪换大炮,一时茫然不知所从。
无奈,我又得拜师,又得学习。
录音机好使用,关键是我的读音,不够字正腔圆,通过录音机一播放,格外刺耳。
为了让自己的读音也变得字正腔圆,每天,我都会拿一本书,带着录音机,到校园侧边一个小树林里,对着面前一条流动的溪水阅读,然后,我打开录音机,认真地欣赏着自己的阅读,不满意的话,又消掉,重来。
整整半年,我的阅读能力才赶上了大家,并有青出于蓝之势。
我长长出了一口气,觉得,可以轻松了。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社会在进步,教学工具也在一步步更新,变得更简便,也更现代化了。
又过了几年,由于写作上已经小有名气,我被调到了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任教。
这可是全市有名的中学,质量突出,人才济济,是我十分希望的地方。接到通知后,我兴冲冲地去了,学校建在城边的一座塬上,楼房林立,芳草如茵,草丛里,一朵朵花儿迎风摇拽着,让人的心无限地舒适。
但进入课堂的第一节,我就愣住了。
每一个班,都是多媒体教学,教室里有屏幕,有投影仪,还有电脑,当然,黑板是少不了的。这儿的教学设施已经进入到了如此地步,是出乎我的意科的。
这儿的教师,个个都能用多媒体上课,我除外。
这儿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会制造课件,用多媒体上课。我听后默然。
每一次,当别的教师用多媒体上课时,我都有一份惭愧,尤其讲课时,有的课文用多媒体,图文品并茂,省时省力,实在很好。
一天,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喜欢我用多媒体讲课,还是用黑板?”
大家不说,还是班长代表大家说:“有时用多媒体,也很好。
我望了大家一会儿,斩钉裁铁地保证:“同学们,一个周之后,我一定要会用多媒体给大家讲课的,我向大家保证。”
教室里,掌声一片。
又一次,我开始拜师学艺了。
前几天,我和我小学教书时的老校长通话,说自己现在正在做学生,向别人请教多媒体的运用。
老校长说:“真羡慕你们,多媒体,我连听都没有听过,要好好学。”说时,语气中有羡慕,有鼓励,也有向往。
是啊,我想,才多少年啊,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就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
社会仍在发展,时代仍在不断进步,教学工具一定还会向老校长和我意料不到的方面发展,这是一定的。我仍须学习、请教,无疑,这是一种煎熬,可这种煎熬让人感到幸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