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20多岁,何必让人生画地为牢
20多岁,你迷茫又着急。你那么年轻却窥觑整个世界,你那么浮躁却奢望看透生活。你不断催促自己赶快成长,却沉不下心来安静地读一篇文章;你一次次吹响前进的号角,却总是倒在离出发不远的地方。成长,真有你想象的那样迫切?朋友问我,以后想做一个出色的记者吗?我说,不知道。他诧异,你不是传媒界的吗?我亦诧异,为什么要在20岁出头的年纪给自己的人生下一个定义呢?定义即枷锁,即画地为牢。难道这个年纪,不应该是尽一切可能伸展自己的触角,去触摸不同的、多元的事物,感知并观察丰富、蕴藏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吗?
下了定义,即关上了可能性的大门。你怎知日后不会遇到更令自己好奇、亢奋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去做职业旅行家?为什么不能突然迷上摄影?
若你回头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会看到一条近乎清晰的轨迹和路线,进而“恍然大悟”:我正是循着这样的路一步步走来的,原来我从一开始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啊。很可能,你从一開始并不是想成为这样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要走怎样的路,只是迷迷糊糊地循着兴趣走过来了。
是的,是兴趣,而不是规划——“从小立志做一名×××”。
我一直对“规划”二字持有戒备,所谓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忽悠者众。
人生是靠感知的,如何规划呢?职业生涯是靠机遇和自己摸索的,如何设计呢?陈丹青28岁登上去美国的飞机时,如何规划自己此生要成为对公共领域发言的学者名流呢?他只是喜欢画画,那就画,一笔笔地画;秦晖15岁下乡插队时,认为自己这辈子就在农村了,那如何“立志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标杆”呢?他只是喜欢阅读,一本本地读。
所有的成长和伟大,“如同中药和老火汤,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人生,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走得慢。慢一点,也许成功会来得晚一点,但能保证成功的品质;慢一点,也许不会那么早到达终点,但亦不会因太累或太急躁而半途而废。你说呢?
页:
[1]